|
气质母亲
母亲十八岁就有了第一根白发,如今已满头银丝,纯得不掺一丝杂色。母亲的白发总会引起路人的惊叹:“好有气质的老太太!” 其实,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女。小时候,我们总觉得母亲与别人的妈妈不一样,也不明所以,渐渐长大了,才明白母亲的那种“不一样”就叫“气质”。是母亲的人生情趣,那种愈艰难愈执着的人生情趣造就了她独特的气质。 母亲爱书,爱花,爱笑。 母亲爱笑。谁年轻时没有梦想呢?母亲必定做过花一般的美梦,在现实中却接二连三受到磨难。但她最终挺过来了,致胜的法宝便是:笑对生活。翻检发黄的相册,同母亲合影的人有的局促紧张,有的横眉怒对,有的愁眉苦脸,唯有母亲总是笑意盈盈。最显眼的一张是在大梅沙海滩拍的。海风把母亲的短发吹得肆意飘舞,母亲笑逐颜开,一手叉腰,张大嘴巴呼喊着什么,眼睛眯成一条缝。这种豪爽的姿态形成一股强大的气场,倒把站在她身边正值青春的儿子比衬得毫无生气。母亲爽朗的哈哈声全村闻名。老邻居回忆说:“那时候你们一家子是最快活的一家,一年四季笑声不断。有时听着传出来的笑声我就眼红,心想怎么高兴事全让你们家碰上了。”其实,那样艰苦的年代,哪有那么多的高兴事?母亲用笑声感染着一个家庭,这笑声告诉我们: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跨不过的坎。正视磨难,乐观面对,这是我们从母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财富。 母亲还爱侍弄花草。分田到户后,人们把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责任田上,母亲却在房前屋后、自家小院营造出另一片天地。她在院中辟出一块地,建成花圃,我们称它作“妈妈的后花园”。她总能有办法谋得一些花草,像美人蕉、凤仙、月季、牵牛、夜来香、鸡冠花、节节高、菊花、绣球、串串红、栀子花、爬山虎……还有野外挖回来的金银花、映山红。都是极平常的种类,因了母亲的缘故,得以在我家小院集会,争奇斗艳。偶尔得到稍名贵的花草如蝴蝶兰、大丽菊之类,母亲更是如获珍宝。有一年,母亲对着满院春色,自语道:“要是院子里再长几支荷叶,开几朵荷花,那才真叫美哩!”这话被父亲听进心里去了。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最大的乐趣就是侍弄庄稼,农闲没事时也能扛着铁锹绕着他的责任田遛三圈。视花草为杂草的父亲,这回显出惊人的行动力,很快在院中挖出一个两方的坑,铺上砖石,抹上水泥,修成蓄水池,运来塘泥,栽上藕种,挑满清水。整整一夏天,我们都在新荷初露、荷叶擎盖、荷花绽放的期待与惊喜中度过,其乐无穷。院中莲池成为我家的创举,也成了全村的方向标。赶集的人迷路了,就有人指点:“你从那边走,就是那家院子里种莲藕的。”现在回想起来,向来无甚情趣的父亲能因母亲一句无心的话,在院子里修一座莲池,这包含了他对母亲多浓的爱意啊! 母亲最爱的还是书。她自幼聪颖,启蒙极早,因外公早逝,被迫辍学。但这愈加激发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品味的追求。我家姊妹众多,母亲忙里忙外,辛苦可想而知。但她总有时间带我们去剧院看豫剧《卷席筒》、看黄梅戏《花墙会》……中午放学我们会飞奔到家,母亲早调好频道,大家围着收音机听王刚播讲 《夜幕下的哈尔滨》,听梁羽生的《萍踪侠影》,然后边吃饭边快活地讨论。母亲会给我们缝漂亮的书包,会让我们保护课本,会仔细收集我们的奖状,会来回走四十里路到学校看我,只为买了一笼刚出屉的小笼包,笑吟吟地看我吃下。别人忙着打牌了,母亲则架起老花镜读报纸,或看《今古传奇》。她从不对子女说:“一定要用功啊!”但她渴望知识的点滴细节每每使我们自励:“要认真学习啊,一定要让母亲高兴。” 母亲身上有我们熟悉的味道,那是花香与书香融合的奇妙清香。母亲爽朗的笑声帮助她走过了艰难岁月,也帮助我们战胜一次次的挫折。然而现在,母亲老了病了,笑声不再。我们虔诚祈盼母亲恢复健康,期盼母亲爽朗的笑声再次响起来! ●大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