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 孩 奴 ”之 说 是 与 非
作者:包东流

  阅读提示
    “你这一个小东西儿,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一百多块钱,拉出来要用尿不湿,名牌的又要一百多块钱,进出都要钱,你整个儿一双向收费啊!”2009年,随着电视剧《蜗居》的热播,这一句经典台词受到不少年轻父母的热捧,很多年轻父母感慨,养儿育女的成本日渐升高。而“孩奴”继“卡奴”、“车奴”、“房奴”之后成为80后年轻父母的又一身份,用来概括形容他们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那么,对于“孩奴”之说大家怎么看呢?
  养育子女的经济账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刚满周岁,一年时间杂七杂八的已经用去了2万多元。”家住东城某社区的余小姐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生孩子住院期间用了近6000元,然后是给孩子买尿不湿,一大包100多元,刚开始一个星期就得用一包,后来才慢慢减少,大约1个月两包左右,光是这项支出就花了大约4000元;再就是奶粉钱,刚开始吃母乳的时候还好,6个月断奶之后喝奶粉,400克一盒的奶粉一月要喝20多盒,每盒70多元,一个月就是1400多元,其他乱七八糟的支出比如做胎毛笔、照相等等还有大几千元,为人父母后才知道,养个孩子真是花钱啊!”余小姐感慨道。
    “以前是愁奶粉钱,现在开始愁小孩上学的钱了。”在我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张敬(化名)告诉记者。张敬的小孩今年2岁半,刚够上幼儿园的年龄。春节前,他专门到我市一家幼儿园去咨询,得知该幼儿园一学期收费2000元,“一学期2000元,一年就是4000元,这还只是学费,还不包括其他的费用。没想到现在小孩读个幼儿园都这么贵,想当年我那时读大学一年的学费才2000多元啊。”张敬说。他和爱人的收入一个月在4000元左右,房子还在每月还贷款1300多元。“我算了下,今年过年孩子收的压岁钱已经够上幼儿园了,我暂时还不需要掏自己腰包,但也需要考虑攒钱给孩子以后读书的事了。”
    目前年轻父母大多是1980年后出生的“独一代”,他们的消费观念与老一代人截然不同。日前,记者走访了随城的多家超市和婴幼儿专卖店了解到,现在的年轻家长们越来越舍得给孩子花钱,越是进口昂贵的商品,卖得越好。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有的家长痛下血本一年为孩子花钱高达三、四万元人民币,最少的也要一万元人民币左右。这对于不少年轻父母来讲,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孩奴”观点各不相同
    在随州做生意的张先生结婚已经有5年了,至今没有要小孩。“我的爱人也是80后的,当初结婚的时候我们就商量过,尽量晚点要小孩,甚至可以不要小孩。”张先生说。同为80后,张先生夫妇的思想比较一致,他们认为,两个人生活自由自在,生活压力也不大,有点闲钱可以出去旅游或者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都觉得,年轻的时候就该享受生活。”张先生说,“尤其是看到周围那些已有小孩的朋友,有时想在外面玩一会,但是家里一个电话过来就要心急火燎地回家照顾孩子,他们想享受生活却被孩子给‘绑住’了,所以我不想过早成为‘孩奴’。”张先生表示,没有孩子惟一的不好就是“父母老是催促想快点抱孙子。”
    类似张先生这样观念的年轻夫妇日趋增多,以前的生育观念是“儿孙满堂,多子多福”,而今早已成了“少生优生”,自觉地执行起计划生育政策,更有甚者,不少年轻父母开始向往“丁克”家庭。
    关于“孩奴”一说,是是非非有很多争辩,张先生的观点也有不少人并不赞同。
    “怎么能叫‘孩奴’呢?父母养育儿女是人类的传统,天经地义,现在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沾上‘奴’字后,总感觉怪怪的。”这是教师刘静听到记者提到“孩奴”一词时的第一反应。刘静的孩子已经5岁了,马上就要读小学一年级,她告诉记者,从消费上来说,孩子的消费确实要超过大人,但是从心态上来说,她并不认为自己是 “孩奴”。 “单从生活成本上来说,我也算是 ‘孩奴’一族,孩子的开销已经占了我工资绝大部分,但我觉得,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用我挣来的钱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吗,生儿育女也是其中一方面。当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起来,那种喜悦不是金钱所能代替的。”刘静说。
    说到孩子,身为母亲的刘静就不自觉地露出幸福的笑容。“看到儿子一天天健康成长,越来越聪明,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就算是所谓的‘孩奴’,我也是幸福的。”刘静说。
  是否“孩奴”全在各人
    是“孩奴”吗?这真成了一个问题。不过,有一些年轻父母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孩奴”的诞生有很大原因是家长们在作茧自缚,他们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出发并不断膨胀,为了孩子爆发出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消费热情,并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他们因为对孩子寄予了不切实际的希望,所以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而失去了自我价值,这种“奴性”不值得提倡。
    张娇(化名)是我市某中学的一名教师,孩子今年3岁半,“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养孩子也是如此。比如普通老百姓生个孩子不必要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不必喝最好的奶粉,不必上最好的幼儿园,也不必为了上重点高中而另外交钱等等。虽然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条件,但是也不必超出能力之外来勉强自己,孩子培养和教育费用是完全可以选择和掌控的。”张娇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春节期间我回襄樊走亲戚时,发现我一个亲戚买了一辆轿车,我很惊讶,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养车有点困难,一问才知道,他的单位很多孩子都在同一所幼儿园,因为其他很多孩子上学都有车送,他家孩子觉得很自卑,就吵着要买车,我那个亲戚就咬牙也买了一辆。我觉得很荒唐,也很悲哀,这其实就是‘孩奴’现象的一个缩影。”
    对于“孩奴”现象,心理专家认为,初为父母的80后群体,有很大的生存压力:高房价,高消费,低收入,难就业。但是除了客观因素之外,家长们也要从自身上找原因,比如,盲目的攀比、不切实际的消费、缺乏规划、只顾赚钱疏忽与孩子沟通等都会造成“孩奴”现象。针对年轻父母的“孩奴恐惧症”,心理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其实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是否成为“孩奴”这个问题上要因人而异,如果这个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孩子出生了,也就不会有“孩奴”的感叹了。本报记者 包东流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 孩 奴 ”之 说 是 与 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焦点特写】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