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礼多人不怪”。可这古语也有害人的时候。
同事母亲去世了。按照习俗,我们像往常一样凑份子钱赶礼。
考虑到同事家住外地,出殡那天我说不定有什么事不能赶到,就把礼钱交给组长捎去。果然,那天有事,爸爸要去看牙齿。
据说,如今“捧钱场不如捧人场”,看着牙医在给爸爸忙活,我在心里盘算,别人都去捧场了就我一个人没去,这个同事会不会有想法,以为我不给他面子又不识抬举呢?这样吧,人去不了,就打个电话解释一下,免得被他误会。我打定了主意。
我翻出同事的电话打过去,铃响了几下却没人接。想想也是,此时的他肯定正忙,人多嘈杂之下根本听不见。干脆给一贯热心快肠的老张打电话,让他转告吧。电话打通了,我说要带爸爸看牙齿没空过去帮忙,请他转告主人。那边乱糟糟的,老张说了句什么我也没听清楚就挂了电话。这下我不用再担心被人看做不识抬举之徒了。
过了几天,碰到老张。他说:“我那天帮你垫了100元礼钱。”我一下子懵了:“只是让你带话说我去不了,没让你垫礼钱啊?”老张大咧咧的说:“跟我还用兜圈子?年头年尾正是‘赶礼’的高峰期,我估计你这阵子手头紧,又不便开口明说,所以就帮你垫了。我不等钱用,你随便啥时候还都可以的。”
我气急败坏地向他说明实情。老张一个劲的埋怨我是胡骚情,有事去不了就不去,还打什么电话?干什么直来直去多好,偏要把简单事情往复杂处整。
赶出去的礼钱如同泼出去的水,哪里还有再收回来的道理?别人好心好意帮我垫钱给我挣脸,哪里有赖账的道理?最后我苦着脸掏给老张100元钱,还虚假的说声“谢谢”。
人心复杂,生活多变。有时候,思想简单一点,烦恼就会少一些。
(崔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