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 刘晓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市在复杂宏观背景下各项工作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面对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视风险,保持清醒,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抢抓中部崛起和湖北“两圈”建设机遇,化危机之年为赶超之年,全市经济保持了超过年初预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 “一超二高”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4.5%和17%。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亿元、增长17.4%。
——“三驾马车”强劲驱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一起发力,发展的外部拉力和内生活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7亿元,同比增长41.9%,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实现外贸出口4.65亿美元,增长38.1%。消费市场全面激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亿元,增长19.5%。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均纯收入5457元,比上年净增490元,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61元,增长16.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保障水平继续提高。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以赴保增长,坚持不懈保民生,坚定不移保稳定,许多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一)以工业兴市为主导,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按照保增长重点保工业的要求,积极引导企业抱团取暖、差异化发展,在困境中寻找商机,建立了政府对企业一企一策、对口帮扶的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了150多个突出困难和问题,促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增长23.9%;支柱产业快速扩张,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75.7亿元,增长20.1%,规模工业增加值、汽车机械总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狠抓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市净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总数达到549家,其中亿元企业69家。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齐星”、“大力”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的突破。县域工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城乡发展进一步协调。积极应对连续干旱和病虫害的袭击,农村经济取得了“三增”的好成绩,粮油连续7年增产、农业效益持续增长、农民连续10年增收。粮食总产达到150万吨,同比增长2.4%;棉花、油料分别增长2.6%和8.5%;10万农民工集中返乡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高效农业、创汇农业较快发展,食用菌、马铃薯、菜豌豆、优质桃和小龙虾等特色板块增效增收,随县草店镇被授予“中国花菇之乡”。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一袋面”工程进展顺利,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50个,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100个,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建三改”全面推进,建成沼气池1.5万口,改厕1.45万户;新建通村水泥路1260公里,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7%。随南和广水北三镇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完成了160个村的村庄整治任务,25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加快建设林业生态强市和林业产业大市,完成低产林改造和各类造林10万亩。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2万处,解决了1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进展顺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加强。
(三)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投资规模进一步壮大。把项目建设作为撬动经济增长的“黄金支点”,深入开展“大项目年”活动,继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过百亿元之后,去年又突破200亿元大关,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65.8亿元,同比增长45.9%。对上争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争取无偿资金4.4亿元,36个过亿元项目开工,武康铁路增建二线随州段、随岳北高速随州段、长岭高架桥建成通车,西气东输随州段顺利开工,麻竹高速东段、广水污水处理厂等按计划推进;28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齐星多晶硅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即将投入试运行。
(四)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创新招商思路,拓展招商领域,突出招商重点,组织参加了鄂京环渤海湾地区经贸洽谈会、第四届中博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全年共引进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7个,实际利用内联资金45.5亿元,同比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4402万美元,同比增长13%,在建亿元引资项目达到13个。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面落实促进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扶持出口主体,拓展新兴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实现了以农副产品为主体向农副产品、汽车机械、电子信息、轻工服装多元化发展的转变,我市成为全国拥有整车出口资质最多的城市,在全国、全省外贸走跌的大背景下,我市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实施国企改革攻坚,省专汽进入破产程序,铁树资产回购、出让及遗留问题处理有序推进,中国恒天重组新楚风工作进展顺利;非工业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率达到94%;政府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按计划推进。成立新的随县和曾都区,构筑起区域经济 “三足鼎立”、竞相发展的新格局。经济开发区“三通一平”快速推进,发展承载力不断提升。
(五)以加强银企合作为切入点,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注重发挥金融助推经济发展的引擎功能,大力推进政企、银企对接合作,引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降低融资成本,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投放力度,满足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总量和增幅实现历史性突破,到12月底,全市新增贷款43亿元、比年初增长53.1%。出台优惠政策,对下岗再就业、自主创业给予信贷支持,累计发放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4400万元。保险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保费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17.5%。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市被授予全省“A级金融信用市”,广水市、曾都区被授予“最佳金融信用区”。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