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新产业 新农民
——随县洪山镇发展“绿色产业”兴镇富民
作者:林永俊
  本报记者 林永俊 通讯员 胡国会
    一座座别墅般的农家楼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温泉里传出游客的欢声笑语;采茶女演绎着一支支采茶舞曲;村民彬彬有礼,热情好客……3月24日,在随县洪山镇,记者走进村民们的幸福家园,感受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成果。
    幸福家园,需要产业支撑。发展什么产业呢?洪山镇党委书记刘银洲说:“我们以‘旅游兴洪山’为新引擎,大力培育休闲养生游,在‘绿’上做文章,以此建设新农村。”
    山水美景要吸引客人,留得住人,靠的还是项目。留人在洪山,最大的资本是温泉,最大的项目也是温泉。镇内的温泉,由9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是保健型温泉。
    为使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洪山镇对镇内各旅游公路沿线村庄(湾)实施外观整治,残垣断壁一律拆除,所有土坯房一律进行外墙粉刷,所有两层砖混结构房屋屋面一律建设坡屋顶。
    环境美了,招商引资立竿见影。2009年4月21日,投资3亿元的大洪山玉龙温泉公园在该镇温泉村正式开业。
    这一开业,美了洪山,富了农户。
    站在温泉村新阳路口,放眼望去是各具特色的农家饭店。走进路边的新阳饭店,54岁的老板江宗海正在做菜,菜香扑鼻。
    “搞农家饭店,对头!”江宗海说。听到要开发温泉,江宗海便将原来100多平米的饭店进行扩张、装修。装修后的饭店面积达600多平米,分三层,一楼二楼餐饮,三楼住宿。
    温泉开业后,江宗海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周末、节假日生意很好,最高峰一天收入5000元。”江宗海说。
    “他的收入还打了‘埋伏’呢。”随行的洪山镇工作人员笑着向记者透露。温泉开业前后,农家饭店以玉龙温泉为中心,辐射至镇区,仅温泉村的农家饭店就由原来的5家增至现在的30多家。
    结合大洪山地质公园和大洪山林泉生态园的建设,温泉村给出进一步规划:通过3年的努力,逐步改善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引导全村40%的农户,以旅游商贸为主导产业,开发土特产、农家乐、商贸店、旅客栈、导游等项目,实现农民增收。
    山水美景,总有让人“审美疲劳”的时候,这就需要添加一些新的元素。茶文化观光旅游,正是新元素。
    见到黄龙寺村民付随勇时,38岁的他正在采摘茶叶。他在云峰山茶场种了近20亩的茶树,年收入3万多元。
    与付随勇一样,村里绝大多数村民在茶场种茶。茶场办公室主任付波说,茶场固定员工1200多人,最忙碌时有6000人。
    据统计,目前洪山镇共4个茶场,总面积1.7万亩,2009年产干茶1500吨,产值4000万元。茶场每年接待旅游观光8万人次,收入50多万元。
    依托产业作支撑,洪山镇各地因地制宜,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大洪山地质公园、大洪山林泉生态园景点进一步开发,双河江汉公学红色旅游已争取立项改造资金20万元,初步实现了泡温泉养生、探火山地貌、赏林泉生态、瞻江汉公学、品云峰山茶“五位一体”的休闲度假游体系。
    2009年,洪山镇旅游接待量突破15万人次,收入6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570元,比上年增长300元。富起来的洪山镇农民,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行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产业 新农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