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超载“黑校车”接送学生,牵动着许多家长的心,孩子的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黑校车”为何如此泛滥?有关部门态度如何?而7月1日将正式实施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是否能对遏制“黑校车”、促进发展正规校车起到一定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包车接送孩子家长纯属无奈
本报3月21日一版《一辆微型面包塞进10余小学生》引起读者强烈反响,连日来,记者不断接到读者电话,热议此事。
3月23日,随城五眼桥小学的一名学生家长打电话跟记者说:“虽然我知道自己包的是黑车,但我也没有办法。我家离学校有十几里路,孩子这么小让他自己来回,我真的不放心。我和妻子都要上班,根本没有时间送孩子来上学。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走路又不方便,让他们送孩子我们更不放心。看到人家的孩子坐这样的车上学,我们也只得让孩子跟着坐车上学。”
另一位学生家长则表示:“一般来说,一辆面包车载的孩子都是同一个地方的,这样孩子们有个伴,我们家长既解决了接送孩子的麻烦,又节约了费用。虽然担心孩子的安全,但也没有办法,家附近没有公交车去学校,学校又没有校车来接送,我们也只能这样了。”
他们都表示,如果学校有校车,哪怕是稍微贵一点,他们肯定也会让自己的孩子乘坐校车,而不是自己找人包车接送。
接送孩子的“黑校车”不仅小学有,甚至一些中学也有这样的现象。曾都一中的一位姓田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去年自家孩子刚上曾都一中时,曾经提出走读,而且已经和几名住在市内的学生约定好了,包车上学、放学。“当时孩子提出这个要求时,我差点就答应了,后来考虑了很长时间,还是决定让孩子住读,不让他走读。”田女士说,就是因为“黑校车”无保障,万一出事就会让人后悔莫及,因此她没有同意孩子的要求。
正规校车有限“黑校车”查处难
就是否需要校车接送学生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需要校车接送。他们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夫妻都在上班,根本没时间接送;有了校车孩子在上学路上安全有保障,也可以按时回家,不会到处乱跑。
那么,我市到底有多少辆校车呢?“我市目前有校车129台,这些都是教育部门登记在册的。”市教育局综治安全办主任欧居江告诉记者,“我们对于校车的定义是,学校自购、自有或者校方与运输车辆签订了协议的才能成为校车,其余的则不能称为校车。”
学校要拥有校车,必须先向交警部门提出申请,交警部门初审后提交教育部门审批,然后才由车管所办理相关牌照。“整个审批手续很严格,我们对校车的驾驶员、车辆、以及运营手续的要求都比较高。”欧居江说。
虽然有部分正规校车,但因为目前学校的校车和学校签协议时,有的是一年一签,有的是两年一签,甚至还有半年一签的,变动有些快。而且,这些校车远不能满足众多学校众多学生的需求,“黑校车”便“乘虚而入”。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接送学生的“黑校车”成上升趋势,而这一现状主要是由于突增的接送需求和落后的接送条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由于生源不足,一些边远地区村镇学校或撤或并,如此一来,教育资源不断重组,办学力量集中,导致大量学生的居住地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远,再加上很多家庭又不具备接送孩子的条件,而一些学校的资金有限无钱买车养车,导致了 “黑校车”的生意愈加红火。
“由于‘黑校车’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查处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譬如这些‘黑校车’超载,由交警部门进行查处,而他们有无营运资质,则是由运管部门查处,教育部门由于没有执法权,只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提醒学生家长尽量不要选择‘黑校车’接送学生。”欧居江告诉记者,为遏制“黑车”接送学生的问题,2007年,教育部门曾和公安、安监、交通、农机等五部门联合召开会议,教育部门提出过开通区域班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求这些中巴和小面包车不能超员、强化对司机的安全教育、保持车况良好、证件齐全有效等等。”市交警支队的一名警官告诉记者,他认为校方应该拿出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校车新标实施能否改变现状
据我市教育部门的统计,近10年来,学生死亡率最高的两大事故,一是溺水,二就是交通安全。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在不断提高,同时,国家对于校车的标准要求也一直在不断修改,而且越来越严格。
记者了解到,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小学生校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首次明确规定:小学生校车必须每座配备安全带。同时,双层客车和铰接客车均不得作为校车;校车至少应设两个应急出口。同时,专用小学生校车应至少安装一个照管人员座位,当座位数超过40个时应至少安装两个照管人员座位,照管人员座位的布置应靠近通道,分别位于车辆前部、中部或者后部。按照标准要求,每个小学生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每部小学生校车必须安装行驶记录仪——一种类似飞机“黑匣子”的记录装置,它能记录车辆的行驶速度、时间、里程等信息。
新标准的出台,能否管住“黑校车”呢?能否促进正规校车发展呢?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校车新国标的出台让人有些尴尬,因为校车新国标对于我市一些拥有校车的学校来说,门槛显得有些高,而对于“黑校车”则起不到任何作用。在采访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标准加强了对学生安全的保护,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新标准要想更好地实施,应该有个详细的指引,譬如说校车所安装的“黑匣子”是什么标准?新标准校车如何购买?换车所需经费是学校自己承担还是政府补贴?他希望在按新标换车的过程中,政府能否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这样可更好地保障标准的实施。
“我觉得要让‘黑校车’绝迹,最好是政府能投入,保证正规校车的良好运行,让‘黑校车’无利可图。如果政府没有投入,而完全依靠学校自筹资金解决,我觉得是不现实的。校车的安全保障,单靠一个部门努力是不行的,需要的是每个部门、每个相关的人共同负起责任。”这位学校负责人如此说道。本报记者 包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