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循环发“羊财”
作者:毛传荣
清明时节,山清水绿。 “咩……咩……”在广水市十里办事处观音村山羊养殖场,羊叫声不断。羊主人刘四林正赶着一群山羊在山坡上放牧。 今年43岁的刘四林,初中毕业后便赴外地打工、经商。“在外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返乡创业。”刘四林说。2003年,漂泊在外多年的刘四林回到家乡。回乡做什么?刘四林心想,老家闲置山场多,适合养羊。2003年4月,刘四林投资60多万元,承包150余亩荒山,办起了山羊养殖场。 为了尽快掌握养羊技术,刘四林先后远赴四川、新疆取经。每天再忙,刘四林也要看几页养殖书籍。山羊病了,他请兽医,求药方,边学边干边总结,很快成了“羊专家”。如今,刘四林的山羊已存栏1500多头,按市场行情来算,价值过百万。 在刘四林的养殖场,“绿色循环经济”得到很好的诠释:以圈养方式饲养优质肉用山羊,将丰富的山地种植牧草和废弃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山羊饲料,同时化羊粪为有机肥归田促进牧草生长。红薯藤、花生梗这些原本烂在地里的东西,刘四林从农民手中收购作为羊食,乡亲们又增添了额外收入。 好效益引来更多养殖户。在刘四林的带动下,周边邻村已有20多户农民来学技术,准备跟着他养山羊。“下一步,我想把养殖规模再扩大一些,同时成立山羊养殖协会,探索‘协会加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乡亲致富。”望着山坡上嬉戏撒欢的山羊,刘四林笑眯眯地说。 (本报记者 毛传荣 通讯员 邓晓东 李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