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出口”变“内销”
——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转身”
作者:徐王俊陈琳
  200人,600人,3500人,这是市劳动就业部门统计的一组关于近3年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数据。
    随州是劳务输出大市,全市258万人约16.3%外出打工,职业教育更是让我市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蓝领培训基地之一。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现由“出口”向“内销”的转变,进一步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职教打造蓝领品牌
  
    劳务输出,职业教育很关键。
    2000年,伴随着我市专汽、纺织等产业发展,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教育渐渐发展。市委市政府也鼓励民间办学,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至2007年,我市拥有职教学校33所,在校学生4.6万余人,每年毕业生达1万多人,成为全省职教密集区。
    为打造精品职教,我市又对职教学校进行重组整合升级,截至目前,我市将33所中职学历教育学校整合为13所。
    以职校为载体,我市开展“雨露计划”等一系列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仅2009年,我市就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余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目前,全市约有42万人在外打工。
    
  发展带来用工紧缺
  
    4月10日,在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80多家单位参加招聘,提供1800个岗位,其中90%属于我市本地企业。
    同时,市劳动就业局还进行了一次劳动用工需求摸底调查。调查发现,全市约500家规模以上企业急需劳动用工约3500多人,绝大多数为技术型工人。其中纺织业和汽车制造业等用工尤为紧缺,分别占20%和25%左右。
    伴随着我市项目建设的加快和招商引资的推进,用工缺口仍在继续扩大。当前,我市新的工业平台城东新区雏形已现,路网将于今年7月通车使用,届时,一大批项目将逐渐入园;随州经济开发区内多晶硅、联力针织、裕国菇业、粮食物流园等项目,也在抓紧建设;东风随州车轮厂等企业,今年抓能力建设,再上新的生产线,提高产能。
    威龙食品人事部主任李冬炎表示,该公司二期项目建成后,产能扩大1倍,用工将达1800人。
  
  魅力引发就业“转身”
  
    当日的招聘会上,800余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协议,绝大多数属于本地企业,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地域由“出口”向“内销”转变。
    此现象并非偶然。我市职教以产业为参照,不断发展。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我市专汽、旅游等产业,设置了机电工程、旅游酒店管理等特色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围绕岗位设置课程,实行订单培养,设立了 “大力班”、“波导班”;随州机电工程学校先后与双龙、齐星、楚胜等企业互建基地,去年新增汽车检测调试维修实习工厂、宝石加工中心、工艺装潢3个实训中心,与我市20多家企业实行联合招生,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杰锋介绍,为了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该校制订了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率不低于10%的目标,自2005年以来,毕业生在我市就业率逐年增高,去年本地就业率达13%。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天兵认为,我市大中专毕业生选择本地就业,一方面是因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沿海企业实体减少,产业工人回流,给毕业生外地就业增加了压力;另一方面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的吸引力增强。
  
    (本报记者 徐王俊 陈琳)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出口”变“内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