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早教,你会让孩子去吗?
作者:包东流
本报记者 包东流 早教,这个对于许多大城市来说已经不算太新的名词,目前在随州刚刚起步。虽然起步晚,但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而关于它的疑虑、争议,也一直不断。早教是否越早开始越好呢?宝宝只有几个月,早教到底学些什么?参加早教的孩子是否会变得特别聪明?我的孩子如果不参加早教,是否会落后于别人?……家长让孩子参加早教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希望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有的是希望能锻炼孩子的胆量,当然也有很多家长,只是抱着“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的模糊概念而去。那么早教对孩子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日前,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探访。 A 早教在我市才起步 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随城聪明树早教中心,在大厅的小型游乐园里,不少家长陪着孩子在玩耍,由于当天下雨,早教中心并未组织上课。早教中心负责人张莉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大约有六七十名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了早教学习,最大的“学员”3岁,最小的仅有7个月。“我们早教中心收费是半年千元以上,一周上两节课,我们要求监护人和孩子必须一起上课。”张莉说。 张莉告诉记者,所谓“早教”,绝非简单等同于认字、学外语、学画画、……学习知识,培养才艺,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目的。让宝宝在自然的环境中、从生活里学习,引导他去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会做、能做的事情,促进他在身体、智力以及心理方面的生长发育,才是早教应该起到的作用。“每个孩子在不同时期都有个敏感期,比如孩子在7个月到9个月左右的时候,是孩子学习爬的敏感期,爬行是孩子动作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为,可以促进全身动作的协调发展,锻炼肌肉,在爬行过程中增加孩子对空间的搜寻,主动接受和认识事物,从而促进孩子认识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敏感期里,如果正确引导孩子练习爬,那么他会很快学会,但是如果错过这个敏感期,孩子再学习爬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早教的意义还在于抓住宝宝成长的敏感期,通过外界的刺激和引导,充分挖掘他的潜能,包括幅度较大的运动、精细动作、视觉跟踪、内耳平衡节奏、语言、接受指令能力等的训练,从而使宝宝的反射能力、空间感、身体协调能力及智商等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并有所提高,从而避免未来生活中不必要的学习障碍,同时也为培养社交能力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张莉说。 据张莉介绍,虽然早教在一些大城市非常流行,但是目前早教在我市才刚刚起步。“我们这一家早教中心算是在我市比较早的,也只开了不到一年,因此这也算是一个新兴事物,市民接受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张莉说,“但我认为现在的家长大多是80后,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在张莉看来,随着家长对早教认知的加深,我市的早教机构肯定还会顺应市场而不断增多。 B 是否早教态度不同 1982年出生的李丽 (化名)今年已经是一个1岁小男孩的母亲,去年,她听朋友说随州城区开了一家早教中心,就准备将孩子送去接受培训,不料此举遭到家中老人的强烈反对。“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得上课?这不是瞎胡闹吗?我从没带你上过什么早教班,也没看你笨到哪去呀?”这是李丽母亲听到李丽想送孩子去早教中心的第一反应。而李丽则不以为然,“老一辈的育儿观念都过时了,我在网上查过相关资料,早教对孩子开发智力、增加情商有一定好处,虽然贵是贵点但是我掏得心甘情愿。” 蒋女士也认为将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学习对成长有好处。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宠着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形成溺爱。很多孩子任性、霸道、孤僻、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与小朋友们交流,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在早教中心可以和许多小朋友在一起学习、训练,这对孩子3岁后上幼儿园也有一定好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还有很多市民对婴幼儿早教并不了解,他们普遍认为,0-3岁的婴幼儿还太小,没有必要进行教育,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幼儿教育的工作主要应该由父母承担,送孩子去早教机构不可取,会失去孩子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 江女士就是对孩子上早教持反对意见中的一员。她的孩子今年1岁半,她告诉记者,她觉得孩子教育关键还是在于父母,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完全不必将孩子送到早教机构。“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后肯定会很辛苦,我觉得上幼儿园之前就让孩子好好地玩。”江女士如此说道。 C 以科学态度看早教 有着20年幼儿教育的王彬彬是曾都区一幼的骨干教师,曾经写过关于早教的论文。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个人认为对孩子的早教很有必要,尤其是0-3岁的幼儿教育,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有很大好处。“在幼儿园当了20年的老师,我有很深的体会,婴幼儿3岁之前如果接受过早教,在幼儿园会很快融入集体,并且比其他孩子体现出很多长处。”王彬彬告诉记者,一般孩子在3岁左右上幼儿园,入园初期都会产生“分离焦虑”的不适应现象,一般表现为不愿上学或者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因此3岁前的早教就显得尤其重要。 王彬彬认为,在早教机构,可以让孩子在集体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家长一对一教育做不到的。再者,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游戏,可以互相模仿优点,学习如何同他人相处、合作,适应社会的速度会更快。“早教机构不仅在教孩子,同时也在教家长,教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同时,有幼儿专家也提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不相同,各自的兴趣爱好以及脾气秉性都不一样,早教机构的老师不可能一一都了解。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培训机构只能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应该是家长,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除了自己年轻、没育儿经验、工作忙、怕孩子孤单外,也存在着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心理。觉得别人孩子送了,我不送孩子就要落后了。因此,家长应该理性选择早教机构,尽量了解幼儿早教内容和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将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就了事。” 早教中心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