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对于家中堆积的废报纸、废纸,市民往往会选择把它们卖掉。然而,你可知道,就在这些小小的交易中,个人信息与隐私可能会随之卖了出去,比如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银行账号……日前,记者在城区一些废品收购站进行调查,发现废品中“藏”着大量的个人信息。对此,有关人士提醒市民,对证件复印件等别随手卖掉,以免泄露个人信息。
报 料:废品中藏着大量个人信息
“在收废品的蛇皮袋里随便扒拉一下,居然发现了一些带有个人信息的资料。”日前,家住烈山社区某家属院的顾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亲历的一件事情,“没想到这些隐私就在不经意间外流了。”
4月中旬的一天,顾先生在家上网时,听到楼下有收废品的人吆喝,于是就喊其上楼收废品。“当时家里清理出了一堆废品,过期的报纸杂志、空饮料瓶,废旧纸箱等等,一股脑地都处理给了那个收废品的人。”收废品的走后没过多久,顾先生突然想起,有一封银行寄来的信用卡账单夹杂在一堆报纸中一起卖了出去。顾先生赶紧追出去,找到刚才那个收废品的,准备寻回账单。
在一个蛇皮袋里翻寻半天,顾先生终于找回了自己的信用卡账单,可是,在翻寻中,顾先生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堆不起眼的废品中,居然藏着大量带有个人信息的资料。
“这位收废品的师傅可能是刚从一家单位收完废品出来,我在里面看到了不少记录个人电话的纸张,包括单位、职务、住址等,还有叠在一起的身份证复印件和户口本复印件,其他还有诸如名片、照片之类的很多东西。”顾先生告诉记者,“这些个人信息这样外流了,如果遇到别有用心的人,那么后果真是难以想象。”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单位、个人的“垃圾堆”中,含有个人信息的“废纸”经常出现。我市某单位的员工告诉记者,由于业务需要,单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堆积不少纸质废品。“收废品的一般一两个月就会来‘上门服务’,里面时常会夹杂着一些个人收到的各类信件以及一些单据发票之类的东西,但很多人都懒得清理,都作为废品卖掉了。”
调 查:废品站里“信息资料”随处见
4月21日,记者走访了城区部分废品收购站,发现在这些废品收购站里,带有个人信息的资料随处可见,而废品收购站的经营者对此已是见怪不怪了。
舜井大道上的一家废品收购站里,老板正在清理一堆废品。他告诉记者,收购回来的废旧报纸、杂志等,他会稍微整理一下,因为一些比较新的杂志还可清理出来另外处理。“你在清理时发现过带个人信息的资料吗?比如身份证复印件、求职简历等这类东西。”记者询问道。“那些东西多啊,我经常能看到,你看这不就是一份没有撕毁的快递吗?”废品站的老板一边说着,一边递给记者一张大信封。信封上面贴着的快递邮件详情单没有被撕毁,记者看到,这是从上海寄到我市某小区的,上面寄件人的名字、电话、地址以及收件人的签名和电话号码都非常清楚。
在南郊的一家废品收购站,记者也发现了很多类似文件的纸张。这家废品收购站的经营者表示,在收购来的废品中,求职简历、学历证明、银行凭证、名片等都有,甚至还有完整的单位通讯录,上面不仅有电话,还有详细的家庭地址,这其中名片占绝大多数。
“这些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废品’有人来买吗?”就这个问题,记者询问了走访的几家废品收购站,他们均表示:“这还有人买吗?都是别人不要的东西。”但是,当记者提出能否购买这些资料时,他们都同意了记者的请求,而且没有询问用途。
反 应:没想到废品能泄露信息
针对个人信息会被自己“卖掉”,很多市民接受采访时都称:“没有想过废品会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但他们都表示今后再卖废品时一定会仔细清查一遍,以免将个人信息泄露出去。
市民刘女士说,以前在办理相关业务需要身份证等复印件,在复印各种材料或者证件的时候,为了办事方便,总会多印几张,办完事后多出的部分往往会随手丢在家里或者放在单位,时间长了就会忘记,如果再次需要的话总是因为找不到而再去复印。“那些多出的复印件肯定是夹杂在废纸堆里被卖掉了,看来以后得注意这个问题了,免得给自己惹到麻烦。”
市民李先生说,他经常会收到银行寄来的信用卡明细单和基金公司寄来的基金对账单。他告诉记者:“虽说每次看完后都会收集起来,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往往都放在废纸堆里给卖了。如果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到,说不定真的会给我带来麻烦。”李先生表示,个人信息泄露,大部分与自己没有做好保密措施有直接关系。
提 醒: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对于这些从废纸堆中不经意间流失的“个人信息”,曾都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吴华强认为,记载个人信息的资料如果被“有心人”利用,极有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一些不法之徒盗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利用交易方把关不严,能够办理电话卡、信用卡,租赁房屋,甚至假结婚、冒名开办公司。求职简历、银行账号、个人联系方式、其他各类证件复印件都属于不宜泄露的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盗用,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吴华强说。
吴华强告诉记者,如果废品收购站将这类“废纸”出售牟利,是属于违法行为。但最重要的是防范于未然,不论是单位或者是个人应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对于公民个人资料,单位、银行、公司、医院等都有保密的责任和义务,即使一些资料过期,也应将资料退还个人或销毁,以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同时,他提醒市民,在出售废品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对涉及个人隐私的资料应该粉碎甚至焚毁。
相关链接:
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麻烦
一、垃圾短信不断;
二、时常接到骚扰电话;
三、垃圾邮件不断;
四、有人冒名办信用卡透支;
五、冒名犯案;
六、编出耸人听闻的消息,忽悠你上当受骗;
七、冒充公安部门查案要求转账;
八、不法分子办一张你的身份证,去挂失你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一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用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九、坏人冒用你的身份,使你名誉无端受损。
本报记者 包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