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识别及其防治
作者:采阳朱晖
  水稻苗期病虫防治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有无足苗移栽,事关粮食生产安全。尤其是当前秧田期是防治、控制水稻病虫的关键时期。农业专家建议各地要采取“全程药控”措施,治秧田保大田,减少损失,为夺取今年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据专家介绍,我市水稻苗期常见病害主要有疫霉病、立枯病、稻瘟病、恶苗病、绵腐病和腐败病等。首先应注意识别其发病症状:
    疫霉病:主要为害秧苗叶片。秧苗生长初期遭冻害,又在污水灌溉及长期深灌条件下,在种根种芽基部颖壳破口处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逐渐向四周长出放射状白色绵毛状物。感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白色,圆或椭圆斑点,环境适宜时迅速发展,呈灰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条斑,病斑扩大,相互愈合,叶片病部发生纵卷或折倒。在高温条件下,病斑上常产生白色霉层。后期病斑变褐,中间灰褐色,有灰白色霉层。一般情况下,该病多造成中、下部叶片枯死;在严重发生时,也可使整株幼苗枯死。
    立枯病:发生立枯病主要与土壤酸碱度和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PH值7以上或播种量如果超过每平方米6两时,容易得立枯病。立枯病主要症状是,看稻苗心叶尖上没有水珠或黄色,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
    稻瘟病: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恶苗病:症状病苗颜色变淡黄色,生长细长,一般高出健苗1/3左右。叶鞘生长窄长,根系发育不良,根毛减少,分蘖降低。
    绵腐病和腐败病:幼芽被害部分初呈乳白色胶状物,后呈黄色绵状物。
    同时要适时施用药剂防治:
    疫霉病:以秧苗三叶期为重点防治对象。药剂可选用5O%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叶面喷雾。
    立枯病:在秧苗一叶一针期喷施立枯灵、广枯灵、禾枯灵、或40%苗病清等防治。
    稻瘟病: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每亩用3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75-110g兑水50kg喷施。
    恶苗病:苗期发病,每亩用抗枯宁3支加施保克2支,加水30~40kg均匀喷雾,防效在90%以上。也可用恶霉灵防治。
    绵腐病和腐败病: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在秧苗1叶1心期,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预防,始病期用200-4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药前排水,药后两天内不灌水。
  (采阳 朱晖)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识别及其防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科技前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