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候选者
  广水市太平乡猫子湖村立足山水资源优势,抢抓机遇,致力打造油茶基地、大蒜基地,着力开发立体养殖园。2009年村集体收入达10万余元。
    2004年以前,该村集体经济处于空壳状态。为发展集体经济,该村立足资源优势,在山场、水面上做文章,对青山林场进行改造,建设成1000亩油茶基地,并承包给农户,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该村在充分发挥两座小一型水库灌溉功能外,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将两座水库对外承包经营,建设两个集水面、生猪、家禽养殖于一体的立体养殖园,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依托 “吉阳”大蒜品牌,组织蒜农成立吉阳蒜薹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闲置田地,连片开发,规模种植大蒜500亩,村集体积极为蒜农搞服务、找市场、跑销售,既让村民年增收150万元,又让村集体每年增收2万余元服务费。
    随县厉山镇勤劳村强化“特色产业强村,商贸物流富村”。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亿元,村集体经济积累80余万元。
    勤劳村集体经济曾一度负债30多万元。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2002年返乡创业的致富能人姚德胜当选村支部书记,他带领村两委会干部依托区位优势,狠抓项目建设,相继引进洪发建筑公司、华荣服饰、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等5家规模企业进驻该村。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万,村级企业年创产值过亿元。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村委会又组织村民购买了汽车组建了勤劳昌顺物流有限公司从事运输业,年创产值300万元,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劳务收入200万元。
    近年来,随县环潭镇柏树湾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建设“富裕新村、生态家园”为目标,着力改善居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林业产业。200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
    在2005年之前,柏树湾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瘠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为转变逆境,该村结合丘陵坡岗地多的实际,大力发展意杨种植,带动袋料香菇栽培,实行以短养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自2008年与陕西秦康药用植物贸易有限公司合作,兴建100亩金银花实验基地试种成功后,该村目前已种植金银花2000亩、牡丹花1000亩、芍药1000亩、油茶1000亩、意杨35万株,每年实现经济收入近10万元。在抓好长期受益项目建设的同时,该村还注意发展短期经营项目,按照“支部+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袋料香菇,承包山场资源,进行水产养殖,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多万元。
    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集中力量、整村推进的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使这个穷山僻壤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多万元,到2011年可达50万元。
    香菇种植是吉祥寺村的支柱产业,全村家家户户种香菇,80%的农户每年栽培袋料香菇2000袋左右,90%的家庭收入来自香菇产业。全村建有500亩的袋料香菇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进驻菇农150户,栽培袋料香菇150万袋。村里还成立有“香菇种植合作社”和“小额贷款担保合作社”,吸纳200多户菇农入社,通过为菇农提供技术指导、产品销售、资金贷款担保等服务,村集体每年创收3万多元。2008年,该村还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与裕国菇业联合兴建了占地40多亩的香菇大市场,按照前3年菇农免费使用,到期后将按每年20%的比例分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年可实现收入30多万元。
    近年来,随县均川镇珍珠庙村坚持“富民强村”的理念,打造“文明富裕新村”,2009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58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38万元。
    过去的珍珠庙村集体负债112万元。2004年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紧抓发展促经济,工作有了大改观。现已形成年出栏生猪4万余头,养殖覆盖面全村达70%,创产值3000万元。通过拍卖、租赁荒山和闲置土地280余亩,创收80万元,处置闲置村级小学兴办镇级养老福利院,增加收入40万元,整体发包村级堰塘、水库的形式,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村工业园相继引进5家农产品加工等新型加工企业,生产形势前景乐观,村级集体积累逐年增加。
    而今,该村不但彻底化解了村级所有债务,而且还积累了部分财产,计划投资兴办砖瓦加工厂,开辟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近年来,随县吴山镇三合村注重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倾力打造“闽商工业园”。目前,有5家钾长石企业、7家花岗岩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并已投入生产,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0万元以上的收入。2009年村集体经济积累近50万元。
    为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该村充分发挥钾长石和花岗岩储量大的自然优势,积极搭建企业投资创业平台,建起了“闽商工业园”,吸引了10家钾长石和花岗岩企业入园进行资源开发,一期投资8000多万元。村集体通过出让资源和土地经营权,200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5万元;二期工程投产后,村集体将实现经济纯收入12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至6500元。该村还积极盘活山场资源,将6万多亩林木资源采取打捆发包的形式对外招租,年实现集体纯收入4万多元。
    随县淮河镇西二道河村充分发挥丰富的山林资源优势,动员全村农户进行股份制合作造林,开发村级林场,取得成效。2009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积累107万元,连续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该村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合理开发3万多亩集体山场,对1万多亩山场以发租的形式承包给农户栽种速生意杨,年实现经济收入5万多元;对剩余的2万多亩山林资源纳入村集体管理,招引大户发展袋料香菇和段木黑木耳,年实现经济纯收入16万元。此外,将全村90多亩抛荒地收归集体管理,进行转让经营,年获收益1万多元。近几年来,该村先后投入资金50多万元,完成了群众饮水、通组公路硬化和部分农户居住环境改善三大惠民工程,全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随县洪山镇桂花园村地处洪山镇东部,下辖17个村民小组,575户2140人。以前集体经济负债160多万元,是个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2006年以来,该村通过以资金和土地入股的形式,创办村集体控股45%的谭龙兽特发展有限公司,并以此公司为龙头带动了全村的养殖、运输、餐饮等其它产业发展。同时,该村还将300多亩耕地进行对外承包,每年实现村集体纯收入5万元。将300多亩山场进行对外承包经营,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创办养猪厂,每年实现收入2万多元;将全村20多口堰塘、加工厂等集体资产对外进行承包经营,每年创收4.5万元。
    如今,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每年都在1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50万元。
    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青春村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在资源性资产上抓开发,在经营性资源上抓增值,不断提高集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50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20多万元,一年甩掉村集体经济“空壳”帽子。
    三村合一的青春村集体曾负债50多万元。为了转变逆境,村两委班子投资5万余元,更新配电增容,改善村集体砖瓦厂生产条件,使承包费由每年7万元提高到每年15万元;兴办养鱼塘、林果场、砂厂,每年收承包费2万多元。
    该村建立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借外力拉动集体经济发展。根据村集体收入情况,他们认真做好村级收支预箅工作,推行重大事项开支事前集体研究、一支笔审批制度,压缩了非生产性开支,增加资金使用效益。据统计,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2万元。
    近年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镇熊氏祠村倾力打造“新型经商富村、茶叶名牌强村、服务旅游名村、文明富裕新村”,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00万元。
    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该村把解决农民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先后筹集资金300多万元解决了通村公路、人畜饮水、有线电视、兴建沼气池等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利用地处集镇的优势,吸引外资搞房地产开发,为村级集体增加收入12万余元。为盘活闲置资产,把已倒闭的小型茶厂承包给个体经营,通过包装改造,创办了垂钓和休闲山庄,年营业收入可达30万元,为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为发展旅游服务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候选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