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情系荧屏为百姓
访随州电视台记者、主持人张慧君
作者:、主持人张慧君
  一颗小草,奉献给大地的是一抹绿色;一缕东风,奉献给天空的是一片春光。她就是随州电视台记者、节目主持人张慧君。本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加上不懈努力,在电视台工作10年当中她先后担任 《随州新闻》、《新闻追踪》、《新闻督察》、《关注》、《社会全方位》等栏目记者兼主持人。
  关注民生有口皆碑
    张慧君在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同时,还担任记者工作,她经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双休日、节假日仍然工作在一线,任劳任怨。深入一线采访,上山下乡,足迹遍布了随州的山山水水,采访了数百条反映农村经济建设、关注民生的新闻。
    2005年6月,一位白血病患儿的父母,从府河农村找到《社会全方位》节目组。他们焦急万分的说:“我们家境贫困,现在孩子有重病在身,请你们救救我们全家吧。”当得知他们为了筹集40万元的医疗费用,挽回一个幼小的生命,全家已变卖了所有家产,负债累累的情况后,张慧君主动请缨,要求主任把这个采访任务交给她。经过精心筹备策划,她制作的节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家庭情况,她亲自去远在府河的农村,大山深处白血病患儿的家,并自己买来礼品去看望这名白血病患儿。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这名患儿捐款捐物。孩子的妈妈打来电话动情的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们这些非亲非故的陌生人伸出了一双双援助之手,不仅在物质上给了我们帮助,更使我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后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名4岁的白血病患儿在深圳的一家医院接受了治疗……
    肩担道义乐于吃苦
    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鼓与呼,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采访中,她对一些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从不讲困难,乐于吃苦。
    为了帮助山区农民做强随州香菇品牌,她翻山越岭,只为采访种香菇的农民;为了宣传菜豌豆,三伏天扛着摄像机深入田间地头,在气温高达38℃的情况下,还在豌豆地里拍摄素材,做现场报道;为了等到菜豌豆交易现场的画面,她在炎炎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后来,她们拍摄的这条新闻——《豆海涌动,促农增收》在省台连续播出并获奖。如今,万店镇塔湾村的菜豌豆已声名远扬,打入国际市场,并在上海等多个国际化大都市设立了绿色生产基地,使小豌豆闯出了大市场。
    采访中,弱势群体一直是张慧君同志关注的重点。翻开张慧君同志的采访记录,和各类弱势群体的接触历历在目。那里,有少年盲人按摩师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欢唱着《两只蝴蝶》,也有年迈老人李清平为了几十个收养的孤儿能够上学而食不果腹、常年拾荒的历程。
  知难而上敢于拼搏
    有人说,新闻行业就是耍耍嘴皮子、动动笔杆子。他们哪里知道这一行业的辛苦和危险。在这辛苦和危险面前,她的选择是:知难而上,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平安留给他人。
    200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就在所有人都谈“非典”色变的情况下,张慧君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在一线采访。而当时,医院等公共场合都是大家不愿涉足的地方,为了拍摄到第一手素材,更加准确、及时的向人民群众反映情况,她多次走进医院拍摄采访。在发现随州有一例疑似“非典”病人的情况下,她仍然没有停驻工作的脚步,拍摄的《新闻督察》“怎样预防非典”、“非典时期非常高考”、“‘防非’专家谈”等节目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为全市抗击“非典”的宣传报道工作,作出了贡献。
    在她摄制的节目中,出现过需要帮助的白血病患儿,也出现过需要帮助的贫困大学生、艾滋病孤儿,更有千千万万需要帮助、遇到困难的人们给她主持的节目打来求助电话。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004年张慧君被评为随州市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2006年在全市首届观众最喜爱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评选活动中,张慧君同志获得了 “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奖。2007年,《社会全方位》节目被评为“湖北省十佳电视栏目”,张慧君也被评为“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本报记者周强通讯员沈新燕何逸红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情系荧屏为百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