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医院卖出213元
谁制造了1300%的药品暴利?
  一种出厂价仅为15.5元的芦笋片,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等多级代理,层层加码后,卖到患者手中时竟涨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213元,利润达1300%。记者在湖南采访时了解到,发生在湘雅二医院这种药价虚高现象并非个别现象,只是药价虚高的冰山一角。
    在目前我国药品销售环节上有国家指导价、地方政府核定价,下有零售药店平均销价、医疗机构实际进价等多重参照标准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高价药品还能直面患者?
  1
  医 院 卖 出“ 天 价 药 ”
    家住长沙的韩女士半年前因为患了卵巢癌,在湖南省湘雅二医院做了化疗。化疗后,医生建议她服用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这种芦笋片由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湘雅二医院每瓶开价213元。韩女士经打听发现,其实这种芦笋片每瓶只需30元。
    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湘雅二医院药品采购负责人、主管药师周虹告诉记者,价格213元,是由国家定的。该院所有药品价格,均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审批的,且按规定招标采购。“我们顺加是15个点嘛,213元”。
    按我国医疗价格政策规定,医院购进每一种药可以在进价上加价15%卖给患者。记者查询了湖南省2010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格,发现芦笋片的指导价是136元。湘雅二医院实际上的加价率达56%,远超国家规定的15%。
    芦笋片销售经理介绍,他们公司负责从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购进芦笋片,批发给其他医药公司,这些医药公司再通过和医院关系密切的医药代表销售到医院。
    记者从这家医药公司获取的销售清单显示,芦笋片从医药公司卖到医院,价钱从三四十元涨到了136元。而芦笋片入库价格清单显示,从生产厂家购进一瓶芦笋片,价格仅需15.5元。也就是说,医院售价是批发价的7倍,是出厂价的14倍。
  2
  谁是高药价背后的推手
    湘雅二医院院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他们实行的医药价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芦笋片为政府定价药品,采购价为185.22元/盒,按照有关规定,在此基础上顺价15%,零售价为213.00元/盒。
    那么,究竟谁是高药价背后的推手?湖南省物价局副巡视员郭志球分析,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构成中80%是流通费用,只有20%是生产费用。这些流通费用中,有一部分是合理的,还有一部分是“虚高”的。
    钟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为记者画下药价虚高“路线图”。他说,一个药品要到达患者手中,最多的有时要经过14道环节的利润分配。即从生产厂家到全国总代理后,依次经过省级代理、地级代理、政府采购招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用药医生。进入医院以后,这个药品还须经过院长同意采购后,由药剂科主任报计划,药事委员会审议,采购员具体采购,仓库管理员入库,再到院财务部门结账。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使药品的价格成本提高。
    钟先生说,一个药品即使通过了政府采购招标,进入网上采购目录,但如果医院院长不同意你进院,药剂科主任不作申报、药事委员会不作临床鉴定、采购员不采购,这种药品就不可能进入医院。
    钟先生说,进入医院以后,还得打通仓库负责人的关节,让他配合你进出货,最后到财务结算这个环节,没有一定的好处费,你还不能及时回笼货款。
  3
  药价虚高成行业公开秘密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公立医院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方逐利造成药价虚高,“以药养医”模式大行其道。
    在长沙市河西一家公立医院,记者发现,湖北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每支10毫升的10支装消癌平口服液,公司每盒出厂价为14元,医院卖到110元。而不远处的一家药店每盒仅售25元。
    “公立医院药价虚高成为行业公开秘密。”长沙市一位曾经做过10年医药代表的钟先生(化名)对记者说。
    在钟先生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药价对照表中,记者注意到,由上海华新生物公司生产的一种名为20万单位辛洛尔,每瓶进价仅为5.50元,当地药店是6元,但一些医院的处方价格却高达96元,是药店的16倍。记者粗略地计算了一下,由他提供的这组药价对照表,每个品种的差价都在数倍之上,最低的也有3倍,最高的16倍,其余大多在6到10倍之间。
    钟先生介绍,一般公立医院药品利润普遍在5至10倍,少的也有2倍以上。他透露,湘雅二医院销售的那种芦笋片,上个月他还销售过。今年3月,他从一位朋友处以每瓶20元的价格买入50瓶,以每瓶25元的价格卖出,不到一个月时间,就销售一空。
  4
  关键在于终结“以药养医”模式
    湘雅二医院“暴利药”事件出现后,公众在责问医院公益性缺失的同时,也将矛头指向当地物价部门。2004年,芦笋片进入湖南医保目录。2006年11月,湖南省物价部门将最高零售价格定为160元/盒。2007年7月,湖南省物价局根据四川省物价局公示的218元/盒的价格,按照不高于产地省价格的原则,将该药品的最高零售价调整为213元。有人认为,这次暴利药之所以能出现在消费的终端,物价部门难逃其责。
    郭志球也坦言,在价格核定问题上,湖南省物价局工作人员确实存在把关不严、信息收集不全、工作不够细致的问题。但他同时认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药品销售一般要经过多级代理,即使是正常的商业流通,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医院,药品价格也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地上涨。而且,目前政府在审核药价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企业不如实提供成本资料,虚构成本信息等情形,给合理核定投标报价指导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他同时表示,通过这次教训,说明药品价格监管的难度还很高,降价的潜力还很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更多的消费者认为,根治药价虚高,关键要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长沙市一些公立医院院长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各公立医院成立药品采购中心,直接与各药业公司联系,斩断目前药品流通环节中层层加码的“食利”链条,以让利于患者。
    一些消费者认为,湖南公立医院可以借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的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打破“以药养医”模式。但也有人指出,即使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价也还是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谁制造了1300%的药品暴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新闻视点】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