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音乐路上追求不止
  ■
  讲述人:翁辅君
  年龄:40岁
  职业:管乐专业教师
  采访人:本报记者王松
  采访地点:“天天艺术”管弦乐艺术培训中心
  
  【阅读提示】
    1、当8岁的我第一次听到一位老人吹出的笛声,就被这种简单却不单调的乐器给深深迷住了。
    2、后来,我到全国各地参加编钟演出,领奏笛子,孤身一人在外打拼,只有笛子才是我最忠诚的伙伴。
    3我只希望为那些爱好民族音乐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接受接受艺术的熏陶;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把随州的音乐艺术推出去。
  
  
  因为热爱,我不曾放弃
  
    一根细竹,几个小孔,就这么随便往嘴边一搁,吐息间,动人的音符便缓缓流淌而出……当8岁的我第一次听到一位老人吹出的笛声,就被这种简单却不单调的乐器给深深迷住了,只是当时幼小的我却不知道,这一迷就是30多年。
    可是追求梦想的道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当我兴冲冲地告诉父亲我想学吹笛子,得到的不是想像之中的赞扬和鼓励,而是父亲的严厉反对。现在回头想想也对,在那个根本不知“素质教育”为何物的年代,不专心学习却一个劲念着吹笛子基本上就等同于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了。
    不让我学我就偷着学,在老人的指点下,我很快学会一些基本的吹笛技巧,能把 “竹管”吹出声音的我在得意洋洋之余,更是心痒难耐: “什么时候我才能有一根属于自己的笛子啊!”
    我下定决心要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支笛子——代价是一个月没吃早餐——我把它像宝贝一样揣在怀里,偷偷地藏进了被窝里,那个高兴啊,晚上连做梦都在傻笑,好容易等到天亮,我一骨碌爬起来拿起笛子就吹。真是乐极生悲,没想到当时父亲还没出门,听到我吹笛子,他一把夺过笛子摔在地上,训斥道:“吹笛子有什么出息?叫你还吹!以后看见你吹一次笛子,我就摔一次!”我嘴上不敢说什么,可是心里却很不服气:“不让我吹,我偏要吹,你摔坏一个,我就攒钱再买一个。”
    我和父亲就这样陷入了“持久战”,买了摔,摔了买,直到最后父亲终于发现问题的关键:他不再给我早餐钱,而是让我在家过早。在这种逆境下,我充分发挥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四处寻找竹子,自己做笛子。试验了一次又一次,我做的笛子终于有声音了,我忘情地吹了起来,却没发现父亲正闻声而来……
    整个小学阶段就是一部我和父亲之间为了笛子而进行的摧毁与反摧毁的 “战争史”,虽然我是“屡战屡败”,但是对笛子的热爱,让我从不言弃,我继续做着我的笛子大师之梦。
  
  
  因为执着,我终有所获
  
    初中毕业报考学校,我又被父亲给“忽悠”了,我原本是想读艺校,父亲抢着替我报了名,开学后我才知道这是一所职校,我只好借了乐理方面的书籍开始自学。
    职校毕业后,我先后干了几份工作,可笛子一直没有丢下。后来,我到全国各地参加编钟演出,领奏笛子,孤身一人在外打拼,只有笛子才是我最忠诚的伙伴。
    1997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在湖南岳阳楼参加的一个演出,得到了正在此处游玩的著名相声演员侯耀华的欣赏,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你的才艺不错,很有发展前途,记着我的电话,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第一次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且还是名人,我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同时也更坚定了我学好音乐的信心。
    在侯老师的引荐下,我结识了被誉为“江南神笛”的蒋国基老师,2002年,在他的鼓励下和推荐下,我报名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我选送一曲《扬鞭催马运粮忙》顺利地为我赢回了参赛证和复赛通知书,当家人得知这一喜讯时,父亲也开始支持我了。
    因为我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想到要参加全国性的比赛不免底气不足,为了让蒋老师帮我指正提高,我在电话这头吹,他在那头听,然后再帮我一一纠正,吹不了几遍,50元的话费就完了。为了挣钱,我只能白天在公园演出,晚上再电话求师,就这样在蒋老师的“远程教育”下,我鼓起信心来到赛场,一番角逐下,我拿到了优秀奖,这是我第一个奖项,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在北京参赛的时候,我有幸认识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李镇老师,在他的引荐下,我被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录取。李老师热情地帮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月租200元,他刚走我就把房退了,又在一家养猪场租了半间月租80元的房子,这样省下来的120可以维持一个月的生活。
    在中央音乐学院三年的求学,我就在这间“夏暖冬凉”的房子里度过,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想到自己不远千里来求学,并且进了向往已久的音乐学院,再苦再累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因为追求,我永不停息
  
    2005年,我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我曾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为应届毕业生举行的庆典演出担任笛子演奏员,还曾随内蒙古鄂尔多斯艺术团赴日本演出,32年孜孜不倦地追求,让我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有幸成为了中国竹笛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但是我的追求不只如此,常年累月的异乡漂泊生活让我内心中一个念头越发的强烈:我是随州人,我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在我心里萌发了两个心愿:一个是要把我的所学带回随州,儿时我追逐艺术那艰难坎坷的经历还历历在目,我只希望为那些爱好民族音乐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接受艺术的熏陶;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把随州的音乐艺术推出去,随州是编钟古乐之乡,我们有义务把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出去,让更多人来了解随州,爱上随州。
    为了这两个心愿,2006年我回到随州,开办了“天天艺术”管弦乐培训中心,主要传授竹笛、葫芦丝、萧等民族器乐。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在举办培训班带学生的同时,我也没有丝毫懈怠,时刻不忘提升充实自己。本来靠带学生的稳定收入,我能过着很安稳的生活,但是我不想让自己的艺术追求停滞不前,每天整整一上午的基本功练习我一天也没落下,同时我还积极和随州民族器乐圈子里的朋友们交流沟通,去年国庆节,由随州知名音乐家曹新华老师谱曲,齐集二胡、笛箫、古筝、扬琴、中阮等多种民族乐器共同演绎的《彼美汉东国》在随州礼堂为观众带来一场音乐盛宴,这首乐曲的曲词调来自李白那首赞美随州的不朽诗篇,我们用满载着随州人民深情的乐章用向祖国六十岁生日献上了最真诚的礼物。
    努力总会得到回报,近日有好消息传来,受到日本某县邀请,我将跟随随州音乐家协会代表团一起到日本访问演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会尽我所能地把随州深厚的古音乐文化完美地展现给日本朋友,让他们以后提起随州,就会翘起大拇指称赞:“随州,编钟古乐之乡,名不虚传!”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音乐路上追求不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百味人生】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