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特色农业奔富路
——广水市武胜关镇见闻
作者:宋俊超
  本报记者 宋俊超 通讯员 熊文
    夏忙时节,在广水市武胜关镇,金鸡河流域板栗树漫山遍野,长势喜人……
    武胜关,是全国的十大名关之一;武胜关镇,是全省十大“口子镇”,又是省管经济开发区。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口子镇”优势,促进武胜关镇农业发展呢?
    “发展优势特色板块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武胜关镇党委书记朱明武一语中的。
  唱好“茶经”
    顺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来到杨林沟茶场。武胜关镇与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产地土壤条件和自然气候一脉相承,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地理环境优势。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镇内多数村就有村办茶场,以镇办杨林沟茶场为龙头生产的茶叶以其色泽碧绿、汤亮香高、味道醇正而远近闻名,多次被评为省优产品。但由于生产工艺落后,粗放经营,该镇茶叶产业发展不足,没有形成生产规模。
    “我们把茶叶作为农业发展的‘拳头’产业。”分管农业的镇党委副书记夏礼涛说。2007年,该镇引导杨林沟茶场龚道华、殷修俊等茶农联合办起了广水市第一家茶叶合作社。此后,该镇的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初步统计在8000亩以上,年产茶叶130吨,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带动从业农民增收千元以上,“杨林龙井”、“寿眉龙芽”等品牌连续6年被省农业厅评为“鄂茶杯”金奖。
  发展板栗
    武胜关北部金鸡河流域,山场广阔,雨量充沛,具有发展林果茶种植业得天独厚条件,目前,该镇种植板栗面积2万亩。
    金鸡河村支书李家友说,1985年,他带头承包村集体山场800多亩,种植板栗,开荒种植嫁接板栗100多亩,3年后板栗成功挂果。第一次采摘板栗2300多公斤,收入6000多元。
    尝到甜头的李家友忙着扩大种植面积。看到种植板栗能致富,周围的农户也跟着上山种板栗。
    为壮大板栗产业,该镇成立了广水市武胜关镇金鸡河板栗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35人。合作社在沈阳、广州、深圳、长沙、武汉、孝感等6个大中型城市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年订单销售板栗近千吨,解决了板栗销售等难题。
  盘活猪市
    原孝子店种畜场改制为和信公司后,成立“永泰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市场广阔、信息灵通等优
    势,为养猪户提供统一供种,统
    一供料,统一免疫程序、技术管
    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协调销
    售产品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
    化服务,培育一大批善经营、懂
    技术的农民经纪人队伍。
    养猪大户姚秋林说,种畜
    场自购良种母猪,繁育仔猪,既
    可避免购买仔猪疫病风险,又
    可降低成本,增加自身收入。目前,已通过试点示范,培育了多名仔猪繁育大户。
    同时,发展“猪—沼—鱼”等立体循环种养殖模式。姚秋林,承包山场200余亩,水面60亩,建猪舍30余间,年出栏生猪近千头。她还建有2口沼气池,利用猪粪发酵,沼液喂鱼、种植蔬菜,形成“猪—沼—鱼”立体养殖循环模式,提高了养殖收入,其他农户纷纷效仿。
    “龙头”带动农民富。武胜关镇正发挥 “口子镇”优势,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让农民的生活更美好。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特色农业奔富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