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农家乐
——随南文明新村建设走笔
作者:毛传荣
夏日里,驱车随南大地,白墙黛瓦、楚风楚韵的农民新居,幽雅宜人、依山傍水的旅游山庄,草绿花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车鸣人喧、人头攒动的香菇市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文明新村图跃入眼帘…… 发展产业富农家 建设新农村,产业是基础。如今,随南7镇(洛阳、柳林、三里岗、长岗、洪山、环潭、安居)50村已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中国香菇之乡随县三里岗镇,被列入“全省初具规模的五个特色乡镇”之一,全镇90%的人从事香菇种植、购销、加工,香菇年交易额达10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年收入过3亿元,人均8700元。该镇吉祥寺村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吸纳菇农150户;建立了中南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涌现了一大批香菇产业带头人;建立了全省最大的香菇加工园区,每天吸纳2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随县洪山镇温泉村依托自然资源,引进玉龙公司投资3亿元开发温泉景区,成为名扬鄂西北的“休闲度假村”。此旅游项目的落户,带动了村级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村建有温泉旅游一条街,形成了以旅游、商贸、餐饮、住宿为主导的产业。 曾都区洛阳镇胡家河村以银杏为媒,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连续举办了三届银杏节,使“千年银杏谷”名气大升。连续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15%以上。 随县安居镇的大棚蔬菜、柳林镇的“十公里板栗走廊”、环潭镇的中药材种植、长岗镇的休闲旅游,正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 优化环境美农家 居住环境的脏乱差,曾经是农村最令人头疼的事。如今,在随南新村,这一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随县开展 “五改五通”(即改房、改水、改厨、改圈、改厕;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活动,美化家园。吉祥寺村引导先富裕起来的84家农户集中连片建设新村,既有仿古建筑风格,又有乡村别墅意境。柏树湾村投资200万元,新建20栋农民别墅新居,投资近200万元整修公路,实现了田与田之间通机耕路,湾与湾之间通沙子路,组与组之间通水泥路。 曾都区开展了 “治五乱”(指治理柴草乱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达五化”(指房前屋后场地及路面硬化、路边及农户四周绿化、村庄及各种建筑物靓化、农户及公共场所净化、村容村貌美化)活动,整治村容村貌。胡家河村先后投资300余万元,修建通湾公路、排污暗沟、化粪池、卫生公厕。 据统计,目前随南文明新村建设已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改造农房1300多户,新建沼气池800余口。环境整治项目累计投入近800万元,村村设有垃圾固定堆放点。 乡风文明和农家 去年,柏树湾村投资320万元,完成了村综合活动室、文化广场建设。如今,文化广场成为村民运动、休闲、学习的好去处。该村还配备了“农家书屋”,组建了农民艺术团,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全方位宣传“生态绿化村”美景。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吉祥寺村把提高农民素质、倡导文明乡风作为文明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们利用村级办公场所、吉祥寺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农民讲坛”活动,让“泥腿子”走上讲台,讲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致富经”。“农民讲坛”成了农民思想文化的 “宣传队”、科技致富的 “制高地”,累计培训农民工1000余人次。村里广泛开展“吉祥之子”、“文明新风户”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树立了一批农民身边的典型。 各地还以 “两会决策制”、“逢四说事制”等机制为抓手,成立民生理事会、红白喜事协会等群众组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文明公约,促进了农村的和谐。 本报记者 毛传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