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植保站发出病虫预报
今年水稻病虫害呈中等偏重趋势
作者:采阳、
本报讯 记者采阳、通讯员施智报道:据市植保站6月底发布的“病虫情报”预测,今年我市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多是中等偏重甚至大发生。专家建议各地要充分认识到水稻病虫发生为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当前要切实加强水稻病虫的防治工作。 各地调查表明,今年我市水稻二化螟虫源基数高,一代残虫量达2500头以上,机割、抛栽等作业方式,对二化螟的发生有利,且气候条件对水稻螟虫的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预计二化螟二代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同时,今年华南、西南和江南南部稻区稻飞虱发生较重,“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我省早、虫量高,并且比常年提前10-20天。虽然我市目前虫量不高,但据天气预报,梅雨期间雨水偏多,有集中降雨过程,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与为害。预计三代稻飞虱为中等程度发生,主害代偏重程度发生。稻纵卷叶螟预计二代为中等发生,三代为中等偏重程度发生;水稻纹枯病中等偏重程度发生;穗颈瘟中等程度发生;后期综合症中等偏重流行(4级)。 农业植保专家认为,如果用药不科学,施药不及时,防治不彻底,将影响我市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为此,建议各地要强化防控工作的政府主导机制,根据“目标安全,深化机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及时准确发布病虫害最新发生发展情况,大力宣传推广防治技术,积极动员农民开展防治。同时各地农技部门还要到田间地头,通过举办防治现场会、田间培训、黑板报、农技小报等多种形式,确保更多农民掌握病虫防治技术。 同时,建议各地要加大机防队建设力度,在防治“两迁”害虫关键时期,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防治稻飞虱过程中,为确保防治效果,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全面停用吡虫啉,禁止使用菊酯类农药。在防治前期及稻飞虱处于低龄若虫期,选用噻嗪酮、噻虫嗪、吡蚜酮类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在后期和虫量大时,选用毒死蜱、敌敌畏防治。防治稻纵卷叶螟必须抓住防治适期,即在卵孵高峰至二龄幼虫期采用毒死蜱、阿维菌素等高效药剂防治。同时注意要用足水量,打准部位,并做到轮换用药,确保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