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只有在好莱坞商业大片中才会出现的间谍交换场景,7月9日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上演”了。10名涉嫌为俄罗斯充当特工的被告人7月8日在美国纽约一家法庭认罪,被判驱逐出境,换取4名为西方情报机构工作的俄罗斯人。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和俄罗斯当地时间7月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机场交换了间谍,这是冷战以来两国之间最大规模的间谍交换行动。这也意味着此前在美俄之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间谍风波”暂告段落。
美版《潜伏》
女主角:美女安娜·查普曼,28岁,拥有一头红发、丰满身材、经济硕士学位,美丽与智慧并重。
男主角:帅哥谢缅科,年约30岁的“型男”,会说俄语、英语、西班牙语和汉语话,在一间旅行社工作,主要协助华人和西班牙裔人策划旅游行程。
同伙:4对夫妇
秘密武器:使用笔记本电脑上配备的无线通信工具与上级联系。具体来说,双方都携带笔记本电脑抵达指定地点后,在短距离内建立加密无线联系方式,并通过这种保密性很强的办法传递信息。除了假造身份外,他们还运用冷战时期的间谍技巧,像隐形墨水、无线电传送密码电报和加密数据等。
故事梗概:他们分别生活在纽约、华盛顿和波士顿的郊区。由于他们平时并不在俄罗斯使馆或军事部门工作,因此他们的真实身份很难被外人识破。这些卧底特工两人一组,扮成夫妻甚至假戏真做生小孩。他们想尽办法“美国化”,与平民百姓为邻,掩饰身份。他们都有普通工作,让人感到他们在实践“美国梦”。
俄特工认罪后被美驱逐出境
美联社报道,10名俄罗斯特工嫌疑人8日戴着手铐出现在曼哈顿联邦法庭。他们在庭审中承认,自己为俄政府工作,但未在美国当局登记。
9人承认自己是俄罗斯公民,其中7人在美国居住期间使用化名。这些被告人没有详细说明他们从事哪些特工活动。根据此前控辩双方达成的协议,此举意味着将自动撤销对被告的刑事指控,并为其被遣送回俄罗斯打开了通道。
10名被告人认罪后,法官即刻作出判决。他们遭拘押期间已算服刑,现已服刑完毕,随后立即离开美国,未经允许永远不得返回。法新社报道,认罪协议规定,他们当中任何一人日后如果出售案件细节谋利,所得收入将归美国政府所有。
美国联邦调查局6月27日逮捕了10名在美国为俄罗斯搜集情报的秘密特工。第11名嫌疑人随后在塞浦路斯被捕,但在被保释后失踪。当时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说,已对这些嫌疑人提起刑事诉讼,指控他们在美国境内从事非法情报活动,如果罪名成立每人最高可被判处5年监禁。其中9名嫌疑人同时被控以洗钱罪名,最高可被判处20年监禁。
《华尔街日报》透露,美方在逮捕了俄罗斯间谍嫌疑人之后仅仅几个小时就提出了交换的方案,并得到了俄方的回应。
俄总统特赦
4名西方间谍
美国媒体热议的一个焦点就是这次交换间谍行动之“快”。美联社报道说,交换是两国手中能打出的“好牌”,俄罗斯避免了嫌疑人遭到起诉,而美方换回了4名重量级间谍。《纽约时报》认为,检方没有指控俄罗斯嫌疑人犯有间谍罪,表明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嫌疑人已获得了机密信息,而美方换回的几名间谍是奥巴马政府急于换回的,言下之意,这次交换美方并不吃亏。
至于采取交换行动的目的,美国媒体认为非常明确:交换间谍是奥巴马总统“重塑”美俄关系的具体举动。
俄媒体援引俄总统新闻秘书季马科娃的话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签署命令,赦免4名遭俄方指控为美国从事间谍活动的人,这些被赦免的人在写给梅德韦杰夫的信中已认罪。这4人分别是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前上校斯克里帕利;俄情报部门前官员扎普罗斯基和瓦西连科;俄罗斯科学院军控和核武器专家苏佳金。
选择第三国履行交换
一般来说,国家之间对待间谍有三种处理方式:起诉并判刑是最严厉的,如果间谍是外交官就会驱逐出境,最宽松的方式是互相交换。上一次美俄高调交换间谍要追溯到1984年,原苏联官员扎哈罗夫被美国驱逐后,美国记者丹尼洛夫被前苏联驱逐出境。此番美俄双方迅速完成了相关法律程序,允许被控人员出境,并采取了冷战时期多次采用的“在第三国交换”方式了结此事。分析人士认为,这次间谍案爆发正好赶上了美俄关系有所缓和,为了不破坏两国关系,双方都有意淡化处理。
庭审结束后数小时,10名被告人乘坐一架美国政府包机离开纽约,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这架波音767―200型客机9日抵达维也纳,停在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一架客机后面。两架飞机停在停机坪远端,一辆小型巴士穿梭在两架飞机间,承担“交换间谍”的任务。整个交换过程持续近1小时15分钟,之后,俄罗斯和美国飞机先后飞离。有关交换过程的详细内容尚不得而知。
另据报道,带回本方间谍的美国飞机已降落在英国一军事基地,而完成间谍交换的俄罗斯飞机也已返回俄罗斯首都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