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克难攻坚 做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随县财政局
  农发项目助力新农村建设
    4月9日,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传来喜讯:随县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2010年,国家将投入1800万元用于随县农业综合开发,此后,每年以10%的增长速度加大资金投入。
  创优环境引得“凤凰”来
    5月中旬,继随州市双龙食品厂一期工程在随县安居镇峻工投产之后,又有湖北万和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县经济开发区。此项目系湖北万和食品有限公司与香港新荣毅贸易有限公司合资,总投入为2000万元人民币和200万美金,计划征地75亩,建成年可创产值6000万元至8000万元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首批太阳能杀虫灯落户随县
    随州市首批太阳能杀虫灯在随县唐县镇两水村和尚市镇旭益、净明村安装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
    这是随县在农村田间地头安装的第一批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总数达650套,为当地的1000多农户的1万多亩农田解决了治虫之忧。同时也成为随州市现代农业建设的新亮点。
    烈山脚下,姜水延绵。
    入神农之故里,随县这一方灵秀宝地,时下,正掀起一轮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2009年8月29日,随县财政局挂牌成立。光阴荏苒,一年时间弹指而过。
    回顾一年的艰辛筹建之路,县财政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理财,服务跨越发展,留下了一串串“克难攻坚”的深深脚印。
  财税托起随县“两型社会”
    建县之初,人均一般预算收入不足45元,而全省人均一般预算收入585.9元,财政工作形势异常严峻。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局党组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实干兴县”,在最为困难之年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成绩。
    奠定财政发展基石。县区分设后,财政体制将是随县今后长期发展的基石。考虑到随县税源匮乏,增收潜力有限,县财政局在财政体制建议方案中提出三项建议,具体是:向市争取增值税和消费税1:0.3系数返还政策;实行驻随县的中央企业税收就地缴纳政策;因企业划转,市每年给予随县定额补贴300万元。这些建议均被采纳,并最终得到省批复。财政体制的确定,为随县今后财力增长奠定了基础。
    确立绿色财税模式。在近一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财政局党组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思路,逐步确立了财税 “绿色增长模式”,即财税增长既要实现数量上的扩张,更要实现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发展取得财税收入转向以“两型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获取持续稳定的财税收入。
    收入将破亿元大关。县委、县政府拟定2010年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7346万元,比上年增长85%。在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较高的情况下,财政部门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进一步挖潜增收,细化征管,增强服务,综合治税,应收尽收,确保各项收入的持续增长。今年以来,随县财政收入总量、增幅高位运行,工业增长较快。1-6月份,随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660万元,占年初预算的63.44%,是2009年随县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17.4%,实现了预算内外收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随着部分招商引资企业和新城建设成为新的税源点,镇(场)的房地产行业逐渐转暖,契税、耕地占用税会大幅增加,年底随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坚持按“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的顺序安排支出,财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一是工资保障有力。二是强化预算,控减支出。三是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截至日前,已拨付重点工程建设资金5424万元,创历史同期投入最高水平,保证了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安全工程、公共卫生等资金需要。
  深化改革向“管理体系”要效益
    没有完善、健全的财政收入管理体系,财政运行将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支撑;没有完善、健全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难以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益,难以保证财政资金的良性运行。建局以来,财政局党组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稳步推进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改革,向“管理体系”要效益,成效明显。
    深化部门预算编制。为推进部门预算,财政局一方面扩大财政预算编制范围,将全县276个行政事业单位纳入部门预算,覆盖率达100%。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综合运用公开招标、询价谈判、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降低了采购成本,今年1-6月份,政府采购达212批次,累计采购资金2358万元,节约财政性资金170余万元。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国库改革向乡镇延伸》的文件精神,县财政局将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同时,将经建、农发、商贸、社保等各类专项资金账户统一归口到国库,由专人管理,审批备案,实行年检制,截至6月30日,国库集中支付4597笔,金额52267万元(含专款2.7亿),直接支付率达92%。
    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开展非税收入调研工作,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对全县276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实现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加强专户管理,促使各单位非税收入直达财政专户,收支计划覆盖率达100%。1—6月,全县完成非税收入6553万元,占任务的52%,其中:罚没收入622万元,财政专户非税收入5931元;完成土地出让总收益7194万元,已安排支出4842万元,实现土地出让纯收益2352万元。
    理顺国资收益机制。制定和完善了行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理顺了国资收益征管机制,形成了“六统一”的资产收益征管体系,即:“统一审批、统一征收范围、统一票据、统一合同、统一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使用”。至六月底,共受理审批资产处置报告23份,取得资产处置收入162万元,已全部纳入专户管理。
  筑起牢固的资金安全管理防线
    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始终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避免建县之初财政支出改革管理中出现新的漏洞,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县财政局在“重点”、“执行”和“适应”上下功夫,构建牢固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防线。
    注重规范关键环节,从“重点”上下功夫。会计、出纳、审核岗位分设,印鉴、票据分开使用管理,财政部门与代理银行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等等,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构筑了牢固的防线。
    注重制度的真正落实,从“执行”上下功夫。县财政局在执行上做文章,采取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方法,强化岗位责任制,切实执行好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同时对财政资金审核拨付、会计核算等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实施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使相关制度不再停留在纸上,而真正落到实处。
    注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适应”上下功夫。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将大幅度增加,给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县财政局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切实做好财政资金拨付管理等工作,认真执行好有关制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立足新起点 再谱新华章
    无意于盘点过去一年的收成,“全省财政工作最佳A类”、“全市支持三农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争资立项先进单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理论学习先进党组”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已足以折射出随县财政人在困境中搏击的建县随县精神。
    随县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县,虽然前路还有很多的艰难和挑战,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县财政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新起点,满怀激情,开拓进取,克难攻坚,再谱新华章。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克难攻坚 做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