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随州有了“战斗机”
——我市招商引资上项目纪事
  8月9日,市招商局有这样一组数据:2000年,我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2009年,到位45.5亿元,约比2000年多6倍。
    忆往昔,多少企业只成为脑海中的记忆;多少企业风生水起,成为随州工业经济的支柱。在这些湮没与崛起间,勾勒出了我市10年招商路。
  
  
  产业缺失,
    电子工难寻谋生路
  
    上世纪末,“沿海打工”成为农村谋生的一个时尚词汇,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的任绍成,随大流进入了“打工潮”。
    1995年,任绍成毕业于四川一家技校电子机械专业,当他回到随州找工作时,却发现在这座“车城”中,没有一家电子企业。“技术不能白学了,要出去闯一闯。”任绍成暗想。
    此时,随州籍企业家徐立华,每逢春节都会带一大批老乡,去他在宁波创办的国内首家寻呼机企业——波导公司。任绍成看到了希望。当年年底,任绍成与好友一同踏上了东去的列车。2002年,经过7年的异乡漂泊,家乡成了任绍成最向往的港湾。而此时,波导公司内,随州人有近500人。
    据统计,2001年,我市电子产业职工人数几乎为零。一个产业的缺失,影响着一群人的命运。
  
  
  “战斗机”落地,
    引发产业变革
  
    1999年,波导与法国萨基姆公司合作,转型生产手机,一路高歌“手机中的战斗机”,并连续3年稳坐国产手机品牌第一把交椅。
    进入新世纪,适逢我市招商工作发展阶段,在“高端牌”、“回归牌”的战略指导下,波导进入我市招商视野。
    2002年,徐立华满怀乡情回来了,还带回了他的“战斗机”。波导,成为地级随州市成立以来,引进的首家国内知名企业,填补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空白。同年8月投产,当年实现产值8亿元,实现税收3000多万元,“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创造随州项目史上一大奇迹。
    一缕阳光,点燃回归工程的星火。此后,深圳高科电子科技、香港创立科电子科技、方正锂离子电池等企业,先后回归、落户随州,产品扩展到液晶显示屏、MP4等声像设备,以及晶体谐振器、音叉石英晶体自动检测晶片等国际尖端科技产品。
    电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改变专汽产业独大格局,引发一场产业变革。
  
  “航母”聚泊,
    推进产业升级
  
    2006年,是我市招商转折点。
    那年9月,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正式合并湖北双龙,成为进入我市的第一个“中央军”。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由“引资”向“引规”的转变迈出坚实一步。
    我市提出利用产业优势,凝聚“合力”,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大好高”项目。
    号角吹响,市领导纷纷带队,东进上海、浙江,南下广东,北上北京,登门拜访;组织鄂港粤、鄂沪(长三角地区)经贸洽谈会等大招商活动,招商捷报频传。
    中国劲牌来了,与湖北中兴、湖北联丰公司联手组建湖北神农生态公司,注资1亿元,打造湖北食用菌航母;广东富华来了,与全力公司合作,共同投资5.3亿元,新建年产30万吨铸造基地;中国重汽、中国恒天、中盐银港等来了……随着一个个大项目的开花结果,随州大地唱响了发展之歌。今年7月,我市又与湖北核电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湖北广水核电项目正式落户。产业升级已成为新一轮发展提速的引擎。
    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约200个,到位内资约262亿元,外资约2.2亿美元。
    7月16日,市委书记王祥喜在市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发展产业集群,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好环境。一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战役再次打响。10年后的今天,随州已敞开了大招商、大开放的胸怀。
  
    (本报记者 徐王俊)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随州有了“战斗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