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诸城行政村改社区
一千多个村变社区上万户村民变居民
新华社8月18日电 撤销辖区内全部1249个行政村,合并为208个农村社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村庄从此成为历史概念……素有 “改革先行区”之称的山东诸城市,近来的村庄改社区举措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8月中旬,记者走进诸城龙都街道土墙社区,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掩映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房,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俨然城市一般。西土墙村村民王情顺说,自己“活了60年终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撤销行政村是诸城市近年来实施的农村社区化建设的一个延伸。从2007年开始,诸城市在农村全面开展了社区化建设,全市所有村庄按照地域相邻、习俗相近的原则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涵盖5个村庄、1500户左右,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卫生、劳动保障、人口计生等便民服务,形成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 数据显示,撤销建制村后,当地政府在社区中心村配套完善了雨污管网、治安监控、集中供暖等基础设施,把医疗卫生、社区警务、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放到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了对农民的“两公里服务圈”。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78个农村社区开工建设住宅楼952栋,建成后可容纳1.8万户居民入住。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诸城是个工业强市,2009年,诸城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67家。据诸城市有关方面测算,如果农民全部实现集中居住,则可置换出8万亩旧宅基地,对于这部分土地,诸城考虑复垦或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了吸引村民搬迁,诸城市出台了优惠政策,如果一次拆迁能够超过30亩,那么每户居民一亩宅基地补贴20万元,目前居民的平均宅基地面积基本在0.6亩至0.7亩之间。 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顾益康认为,大规模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要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对于不种地的农民可以建楼房集中居住,但纯农区则不一定适合,否则就会出现“挑着粪担上电梯”的尴尬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