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加强林业建设 打造生态随县

  随县林业局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党组一班人带领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抓林业,谋发展,林业各项工作很快实现了正常运转,取得良好开局。我们理顺思路、找准定位、制定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随县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摸准林情,确定林业重要地位。随县地处“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节点位置,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97.7万亩,占版图总面积的58.5%,森林覆盖率57.6%。随县是全省林业用地面积最大的县,占全省的4%,随县出口创汇的98%源于香菇木耳,80%的农户63%的收入来源于林业。新随县农村经济增长的希望在山,潜力在林。因此,县委县政府在林业工作会议上确定,新随县要实现经济腾飞,必须把林业(与工贸一样)放在突出位置。将来的随县为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把林业放在重要位置,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建设“湖北特色农产品基地”等战略目标,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发展好、利用好、保护好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科学规划,确立林业建设目标。坚持“生态立县”,把生态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构建“林业三大体系”。即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四点四线四块”,以随县新县城、随县经济开发区、炎帝神农风景区、三里岗社会主义新农村试验示范区“四点”为重点,高标准开展生态家园建设。以随县境内宁西铁路、随岳高速、汉十高速、316国道“四线”为主体高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以杨树、湿地松为主体的工业原料林基地,以核桃、油茶为主体的木本油料林基地,以刺槐、油桐为主体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以栎类为主体的菇耳林基地等“四块”特色林产品板块基地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以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木本油料加工、木材加工、生物质能源等项目为龙头,建设随县高科技林业经济园区。与此同时,培育和发展兰花园区、桃花旅游园区、大理石园区、花木盆景园区,逐步形成随县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以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七尖峰省级森林公园、随县县城后花园封江旅游景区、玉龙温泉景区、万和兰花节、尚市桃花节及其它特色林业经济园区建设为主体,逐步形成随县生态文化体系。实施“123456林业富民工程”。科学分类经营,即通过新造、抚育、改造,使林业特色基地面积达到480万亩,建设成1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200万亩菇耳林基地、30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基地、40万亩高效经济林基地、50万亩木本油料林基地、60万亩生态公益林基地,让广大群众通过发展特色林业走上致富路。
    强化领导,实行三级书记抓林业。全县成立了“生态随县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县委书记、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三级书记”抓林业。全县首次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森林防火、资源管理、林业产业发展等纳入考核范围,激励干部重视林业,把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促进领导抓好林业,组织、调动多方力量投入林业建设。全县各部门和各镇把林业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林业各项工作得到整体推进。
    引资立项,创优林业发展环境。加强与省林业局沟通联系,争取对口支持政策。组织、筛选一批针对性强的项目,积极向上申报,搞好项目对接。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不断拓展资源营造、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融资渠道。已争取到位或落实项目15个,落实资金4209.9万元。市林业局成立了支持随县林业建设工作专班,明确了解决随县林业建设发展中问题的途经,局长何运平同志亲临随县并主持召开支持随县林业工作现场办公会议,研究落实对随县资金分割、项目申报、资金支持等具体工作。市林业局在资金上,连续5年支持100万元;在项目上,支持随县林业建设。
    多措并举,加强生态体系建设。我们坚持抓片、抓线与抓点相结合,引导群众培绿植绿。一是抓“片”推动荒山绿化。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划,加快造绿灭荒进程。全县完成人工造林7.5万亩,其中栽植油茶面积5万亩。二是抓“线”打造“绿色通道”。以随县境内西宁、汉丹铁路,汉十、随岳高速,316、312国道以及4条省道为主体,高标准建设绿色通道,全县路旁植树40余万株,绿化带长达265公里。环“一江两山”生态景观建设完成造林4300亩,已经接受省局检查,面积核实率100%,合格率99%。三是抓“点”建设湾子林。积极推进“绿色家园工程”建设,已建成24个绿色家园示范村,义务植树400万株,为群众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四是加强种苗储备。全县已落实育苗面积2000亩,落实容器育苗800万袋,可出圃苗木1460万株。
    综合整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全县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 “绿盾3号行动”、“百日会战”、“春季行动”、“蓝盾护绿”和林地清理等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认真落实人大提案和决议,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统一了思想认识,,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依法办案能力。持续开展木材加工企业清理整顿,采取“无情关停,有情操作”的原则,清理整顿加工企业58家,传唤10人,依法逮捕2人,没收木材120立方米,保留18家加工企业。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侦破了省森林公安局挂牌督办和县委督办的高城盗伐林木案、殷店镇玄龙庙村非法占用林地案、洪山镇火焰套村盗伐林木案。重拳出击,成功打掉了洪山镇、殷店镇九枫村两个盗伐林木团伙案。林业严打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有效地遏止了破坏森林资源的势头。
    科技兴林,逐步壮大林业产业。全县掀起了科技兴林和科技创新热朝,以食用菌精深加工、木本油料加工、木材加工和生物质能源等项目为龙头,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园建设。建设以杨树、湿地松为主体的工业原料林基地,以核桃、油茶为主体的木本油料林基地,以刺槐、油桐为主体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以栎类为主体的菇耳林基地等“四块”特色林产品板块基地。通过支持、引导、服务和推动,把食用菌产业、林果林特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发挥林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加快培育一批像三里岗裕国菇业有限分司等本地有发展潜力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像环潭镇柏树湾村规模发展的林业产业化示范村,招商引进一批像凯迪公司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林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林业资源转化增值和林农增收,把“香菇之乡”、“蕙兰之乡”名扬海内外。
    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县应完成林改面积467.6万亩,已完成确权发证面积452万亩,确权率达到96.7%。已发证428.5万亩,发证率91.6%。全县林改革工作做到了“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主体改革到位;二是确保农民得到实惠;三是确保生态得到恢复。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将现有林地确权到户,森林资源保护由政府行为变成了全县群众的自觉行为,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完成确权到户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发展林业合作社、股份制林场、合作林场等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健全和完善服务管理体系,规范林地流转管理,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抓好林业政策法律咨询、林业信息发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权交易发证服务等,促进社会各界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投入,使林农真正从林地中获益,成为随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严肃纪律,规范林业执法行为。按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总体要求,自我加压,组织林业系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防止 “三乱”现象和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发生。森林公安干警在为期一周的集训中,自我剖析,疏理出林业执法方面存在的11类60多个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鼓舞了士气,鼓足了干劲。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暂行)》,健全和完善了案件主办人制度、案件审评制度、案件移交制度、档案票据集中保管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从制度上预防“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的产生,有效规范了林业执法行为,使工作责任加强,执行力倍增。
    苦练内功,提高素质重塑形象。开展了以“练内功、强素质、树形象”为主题的行风建设活动,建立健全了各类制度,完善了人、财、物管理,调整配强了基层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林业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优化发展环境,解决热点问题。把木材检查站与林业管理站就近合并,林管站力量得到加强,行政执法与道路检查职能互补,彻底改变了过去林业管理站与木材检查站之间“相互争利,雁过拔毛”的被动局面,工作更便利,执法更有力。
    强化监督检查,维护群众利益。重点加强对项目资金、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全面落实了“收支两条线”规定,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杜绝 “双轨运行”和 “暗箱操作”。规范涉农收费行为,认真清理了涉企收费项目,着力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公开服务承诺,树立林业形象。组织制定了优质服务、优化环境、政务公开等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和程序及收费标准一律公示,提高工作透明度,推行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林业行政执法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工作,不断提高林业系统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树立良好的林业形象。
  
    (随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苏爱珍)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加强林业建设 打造生态随县
2
3
4
5
6
7
1
8
9
  本文所在版面
【第 D4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