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义汉子杨光华
作者:常跃耀
“我用坚持整整15年的方式,来实践自己的爱情和亲情诺言。”这是随县农民杨光华对人间真情追寻和践行的独白。8月22日,家住随县均川镇冷水港村的杨光华,正在为1700多袋袋料香菇没有菌药发愁,家里的几个病人正在等着他挣钱买药维系生命。 冷水港村是均川镇一个偏远山村,杨光华一家住着独门独院,他和他的一双患尿毒症的继子继女、妻子、77岁的老母亲,以及瘫痪在床的姐姐构成了一个充满艰辛却又紧紧依偎在一起的大家庭。 41岁的杨光华,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上山挖草药,因多年为继子继女和姐姐求医治病,已花完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很多外债。杨光华于是跑到河南求老中医出偏方,用中药控制病情。每天挖草药虽然苦,但杨光华却乐在其中,因为几条生命因他燃起希望。 杨光华原本的生活,与我们身边大多数人一样,平凡但却温馨。26岁那年,他遇到了远从房县来随州打工的曹忠芝。25岁的曹忠芝,丈夫因患尿毒症去世,留给她才4岁的儿子和1岁多的女儿,为生计所迫,她带着儿女到随州一家塑料厂打工。老实憨厚的杨光华对勤劳能干的曹忠芝产生了好感,曹忠芝也对这个异乡的好心人有了好感。但曹忠芝有顾虑:她还带着两个孩子呢。杨光华却不这么想,他对曹忠芝许下诺言:只要他们勤劳肯干,日子一定会过得好。就这样,没有鞭炮、没有鼓乐,他们幸福地结合在一起。婚后的日子,简单却又温馨。曹忠芝勤劳、孝顺,杨光华还种起了香菇,日子越过越好,两个子女也顺利地上学了。 幸福似乎就在前方,但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一家人。 2006年,杨光华的继女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肾炎,这是尿毒症的前兆,紧接着,继子也被确诊患有慢性肾炎。这都是遗传基因在作祟。曹忠芝如遭遇晴天霹雳,她不愿拖累杨光华,决定跟杨光华离婚。杨光华拿起离婚协议书,在曹忠芝面前撕了个粉碎,他再次对曹忠芝说:“进了杨家门就是杨家人,再苦再难也要一起度过!” 就这样,患病的继子继女、瘫痪在床的姐姐、高龄的父母,杨光华的肩上就像担着三座大山。但大山压不垮这个有情有义的汉子。杨光华不惜拿出全部家产,为子女、姐姐治病。家里的钱花光了,他就到处去打工、卖苦力,四处筹钱。而后,在河南一位医生的指点下,他又学会了上山采中药,帮着一双儿女维系生命。 “你对这段婚姻后悔吗?”一天下来,曹忠芝有时候会这样问他。此言一出,一家人泪眼滂沱,杨光华不会说什么华丽的言语,他只是这样安慰妻子:“走到一起,就永不分离!” 编后语 “我用坚持整整15年的方式,来实践自己的爱情和亲情诺言。”这话,出自随县均川镇一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杨光华之口。 话,总是听起来容易,行起来却很难。杨光华用15年的时间,践行自己所思、所想,相较于时时见诸报端的弃养父母、夫妻反目、父子成仇之类的报道,杨光华的这句话显得格外有分量。这分量,来自于贫穷之中的相知相爱、来自于重压下的不离不弃、来自于困难之中的相亲相爱。这一切,恰是和谐社会的中心要义! (本报记者 常跃耀 通讯员 雷曦薇 常倬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