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买全国 卖世界
——随州特色农业发展记事
作者:陈晓林
  凌晨5时许,罗学品早早地起了床,挤进灯火通明的三里岗香菇大市场转悠。几圈转下来,数车干香菇就改姓了“罗”。
    今年43岁的罗学品是随县均川镇人。上世纪90年代,他背着麻袋走街串户当“菇贩”。2008年,他来到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在香菇交易市场里安了家,并创办了公司,生意迅速做大。
    像罗学品这样的“草根”菇老板,在我市数以千计。他们的创业奇迹,折射出我市农业崛起的一种路径选择——以特色取胜,做“单项冠军”,形成“买全国,卖世界”的大市场效应。
  
  “香菇现象”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省出口大幅下降,我市出口却逆势上扬,被省商务厅称为“随州现象”。今年上半年,“随州现象”继续凸显。其中,香菇(木耳)出口1.14亿美元,几乎占全市出口总额的四成,同比增长84.3%。“香菇现象”成为“随州现象”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我市香菇种植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2000年以前,产品主要卖到广州,经代理出口,规模小、利润低。地级随州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香菇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香菇经销企业走自营出口的路子。2000年7月,三里岗镇第一家自营出口企业湖北裕国菇业公司诞生,一批香菇自营出口公司随后陆续诞生。随州香菇自营出口的新局面从此打开。2008年,三里岗香菇被列为湖北省5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同年,随州香菇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
    “香菇现象”伴随着龙头企业的崛起和产业规模的壮大而出现。2008年,裕国公司将以前位于镇区的狭小香菇市场迁入吉祥寺村,为经销户“买全国,卖世界”提供了良好的经营场所。同时,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成,并通过了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三里岗香菇的绿色种植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享誉中外。裕国、三友、神农生态等一批大的香菇龙头企业也在出口市场上越战越强。
  
  “亿只鸡”工程
  
    相比香菇产业30年的发展奋斗,同星农业公司的肉鸡产业夺取湖北“单项冠军”的过程,则来得更加迅猛和有力。
    同星农业公司是我市唯一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它成立于1998年,从生产饲料起步,后逐步向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拓展,是目前全省唯一拥有肉鸡产业完整产业链条的企业。
    2008年前,同星公司养鸡主要实行“公司+农户”模式。2008年,鉴于世界范围内日益严峻的动物防疫、食品安全形势,公司开始大规模自建或合作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
    2009年4月,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到同星农业公司调研,提出了“担当起做大湖北肉鸡产业,实施‘亿只鸡’产业工程”的要求。从此,同星农业公司高高扛起 “亿只鸡”工程的大旗。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在全市各地建成了30座标准化养殖场。每座养殖场肉鸡年出栏量可以达到150万只。公司的肉鸡产量、产值位居全省同行业第一,“亿只鸡”工程正快步推进。
  
  马铃薯“记录”
  
    建市十年来,我市的特色农业快步发展,马铃薯种植、生猪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等名气都渐渐大了起来。
    随县唐县镇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但以前产量不高、种植面积不大。2003年,“深沟、高垄、全覆膜”高产种植技术在该镇获得成功。2009年,唐县镇万亩马铃薯示范片平均亩产2561公斤,并刷新了湖北省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
    新技术、高产量,调动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如今,以唐县镇为中心的8万亩马铃薯板块种植基地,亩均为农民创收3000元以上。随州马铃薯还上了麦当劳、肯德基的快餐桌。
    出门无所见,满目银杏园,屈指难尽数,何止株万千。曾都区洛阳镇古银杏树连成片,构成群落,汇聚成谷。近年来,洛阳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农业,连续办了3届银杏节。当地群众唱银杏戏、发银杏财。
    安居蔬菜、万店菜豌豆、太平大蒜……十年来,“一镇一品”、“一村一品”获得长足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支撑起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一角!
  
    (本报记者 陈晓林 通讯员 唐威)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买全国 卖世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