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平岸阔帆正劲 乘势开拓谱新篇——广水市教育局
十年励精图治,十年铸就辉煌。地级随州市设立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广水教育人以“科教兴市”为己任,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建全省教育强市”为目标,在与时俱进中开拓创新,在克服困难中奋发有为,在机遇挑战中乘势而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崭新篇章。 十年来,广水和谐发展各类教育,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建全省教育强市”构建了科学体系。目前,我市学前教育日益普及,适龄幼儿入园(班)率达89.5%;义务教育更加巩固,顺利通过了国检,建立了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行了免费教育,实现了由“人民办”到“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全市高中毛入学率达80%,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职成教育稳健发展,近5年新创办中职学校2所,创建省级“科教兴农示范成校”1所;民办教育迅猛发展,从教育体系的边缘逐渐走向了中心舞台,仅招商引资创办资产过千万的民校就有5所,我市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实现了新的突破。各类教育的和谐发展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较好地满足了广水人民不同的教育需求。 十年来,广水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建全省教育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大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等“七大工程”,共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66所;消除危房3.2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校舍8.1万平方米、学生公寓12.2万平方米;添置学生高低床1.8万乘,购买电视机1820台;绿化校园3.6万平方米,新建“十有八配套”设施240多个;落实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和蔬菜副食基地2000多亩;改造新农村卫生校园71所,新建改建厕所38个、沼气池10个;建设标准化实验室25个、卫星教学收视点81个、微机教室26个,构建了广水教育网络中心和教育信息网站,实现了中小学“校校通”;建立校园网学校48所,装备多媒体教室727个,添置教师电子备课微机2438台,23所中小学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班班通”,20余所中小学部分年级实现了 “班班通”。2009年,广水市教育局荣获“全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县级教育政务网站绩效评估先进单位”称号。广水市连续两年荣获“全省中小学后勤保障工作先进市”称号,今年,随州市先后在广水市召开了教育技术装备、中小学后勤保障与管理、中考考点设置工作现场会,推广了广水市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 十年来,广水倍加关爱弱势群体,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建全省教育强市”赋予了人文内涵。我们围绕“义务教育不交费、进城学生不分类、贫困学子不掉队、孤残儿童不落泪”的工作目标,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一是热情帮扶寒门学子。广水市建立完善了经常性扶贫助学社会机制,并逐步形成了覆盖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普高教育、大学教育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近几年来,我市共落实各类扶贫助学资金1.6亿元,其中,落实“两免一补”1.18亿元,十几万学生享受了免费教育;落实中职生资助金1154万元,救助贫困生7693人次;落实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210万元,资助大学生2100多人次;争取广水籍在外爱心人士四次捐款160多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450人;发动社会各界捐款820万元,救助学生33125人。广水市扶贫助学工作曾三次获省教育厅表彰,并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二是真情关注孤残学生。争取北京思创厚德集团捐资120余万元,创办了全省第一所“孤儿学校”,先后接受近200名孤儿学生到该校集中就读。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整体迁建市特殊教育学校,为68名残疾儿童办理了城市低保。三是平等接纳民工子女。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创办了“广水市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弟学校”,让600余名务工经商人员子女享受了“同城待遇”。四是倍加呵护留守儿童。开展集“求知的学园、温馨的家园、成长的乐园”为一体的“三园”式寄宿制学校建设,创办“留守学生之家”,开通亲情电话、视频连线,激励他们安心读书,快乐成长。 十年来,广水纵深推进素质教育,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建全省教育强市”打造了质量品牌。一是坚持德育为优。先后开展了“文明礼仪进校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庆祝六一,缅怀先烈,立志成才”、“告别网吧,远离毒品,拒绝邪教,铲除黑恶”签名、“我为平安创建作贡献”演讲赛、“小手拉大手,建设新家园,共创卫生城”誓师游行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推进课程改革。近年来,先后召开3次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2000多名教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举办中小学优质课竞赛40余场次;每年组织周末送好课120余节次,纵深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三是完善评价制度。完善学校、教师、学生量化考核评价方案;积极推进中考制度改革,建立了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质量评估办法;建立完善“三率一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实行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科学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引导各校把主要精力从 “片面追求升学率”转移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来;开展区域性教学视导,每年听课2200多节次,查阅备课笔记、学生作业9000多本,并对各校常规教学进行量化评估。四是强化艺体教育。把体育美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两课两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校园集体舞,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举办“映山红美育节”和学校球类运动会、田径运动会,让广大学生“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同时,加强劳动、卫生、国防、科技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五是重视教育科研。全市教师参加优质课竞赛获省级奖24人次、随州市57人次,优质论文、优秀教案获国家级奖12篇、省68篇、随州市175篇,优秀课件获国家级奖1件、省级5件、随州市5件。六是打造质量品牌。十年来,广水市为高校输送优质生源45973人。2009年,广水市文理科第一批上线人数万人比列全省第20位,二批二上线人数万人比列全省第18位,广水高考综合实力首次跻身全省103个县(市、区)20强。2010年高考再创辉煌,广水市各类考生上省线7220人,上本科突破4000大关,达到4017人,上线率为50.76%;广水市一中5名高分层考生具备清华、北大录取资格;广水市一中考生瞿琦以687分夺得全省理科状元;630分以上考生达23人,均具备全国十大名校录取资格;600分以上考生达87人,比去年净增35人,增幅为67.31%。在考生减少647人的情况下,广水市文理两类考生过一批重点线仍高达579人;过二批本科线高达1687人,比去年净增146人;艺术、体育、高职、飞行员等合计上重点线达254人;6名考生具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飞行学院录取资格,再创历史新高。 十年来,广水全面优化师资队伍,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建全省教育强市”提供了人才保证。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先后开展民主评选和学习师德标兵、组建师德报告团到全市各地各校巡回演讲、邀请全国师德楷模郑琦到我市作先进事迹报告、举办 “百名巾帼风采巡回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加强教育人事管理。我市教师资格认定、师德档案建设、继教学分登记管理三项工作和“十五”期间干训工作通过了省级评估验收;市教育局被中组部授予“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一级单位”称号。三是强化师资培训工作。2008年,广水市与华师大签署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合作协议;2010年7月,与孝感学院签订合作实施“国培计划”协议,为我市师资培训工作提供了新平台。近几年,广水市共培养省级名师1人、特级教师2人、学科带头人380人、骨干教师776人。 回眸历史画卷,备感岁月峥嵘。十年的发展历程,承载了各级领导情系广水、关心教育的厚望,饱含了广水儿女和各界人士报效家乡、支持教育的浓厚情谊,展示了广水教育人团结拼搏、勤耕不辍的精神风貌。广水教育十年的奋斗历程,是一部劈波斩浪、负重前行的奋斗史,是一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改革史,是一部励精图治、众志成城的创业史,是一部顽强崛起、催人奋进的赶超史。在随州建市10周年之际,广水市教育局向所有为广水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人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十年风雨创辉煌,而今迈步当更强。我们将以建市十周年为新的起点,倍加珍惜机遇,倍加与时俱进,倍加改革创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舍我其谁的胆识魄力,努力创造无愧于广水人民的新业绩,谱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