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不针对第三方 以反恐为主题
“和平使命”系列演习震慑“三股势力”

  从2005年8月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算起,“和平使命”系列演习已走过5年历程。“和平使命”系列演习的成功举行,不仅深化了上合组织防务合作、有力震慑了“三股势力”,而且为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的反恐合作提供了范式和借鉴。
  “和平使命”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每次“和平使命”演习从筹备到举行,都引起世界舆论广泛关注。可以说,“和平使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知名的演习“品牌”。
    这首先是因为“和平使命”系列演习层次高。作为具有战略影响的联合军事演习,在战略磋商阶段,一般都是各成员国总参谋长参加;在实兵演练阶段有时是各国国家元首出席观摩,有时是各国国防部长出席。
    其次是因为演习规模大。参演国有时是中俄两国,有时是上合组织所有成员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参演兵力一般涵盖多个军兵种,人数都在千人以上,最多时近万人同时参演。动用的武器装备则基本代表了参演国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水平。
    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演习针对性强、意义重大。上海合作组织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成立之初便提出鲜明的反恐主张。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和平使命”系列演习,作为以反恐为主题的联合军事演习,其规模和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是少见的。近年来,国际反恐斗争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显示了“和平使命”演习的战略预见性、现实迫切性和极端重要性。
  “变化”,实现“打一仗进一步”
    与以前历次演习相比,今年的“和平使命—2010”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新的变化与亮点,特别是中方参演部队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风貌,可以说实现了“打一仗进一步”的目的。
    ——“野战兵营”取代了“野营村”。在以前历次演习中,各方参演官兵野外集中居住的帐篷城被称为“野营村”,这次则是“野战兵营”。名称改变的背后,是作战理念和内涵的变化。“野战兵营”不仅仅提供“野营村”式的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具备作战的决策、指挥、辅助等功能。在中方的野战兵营,记者注意到,仅帐篷的种类就达6种之多,基本具备了遂行作战任务的全部功能。
    ——联合导演部、战役指挥部运行更加顺畅。由参演国军队总部人员组成的联合导演部和参演部队指挥员组成的联合战役指挥部,是演习的中枢神经机构,指挥员们工作时十分从容,与其他国家同行的配合显得非常默契。
    ——参演部队官兵更加自信从容。以前,中方一些参演官兵由于缺少与外军交流,在参演过程中显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而此次演习中,无论是联合训练、日常生活,还是在文体比赛中,官兵们大都能轻松自如地与外军交流,坦诚地展示自我。
    ——战术安排更加贴近实战。演习目的是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因此历次演习都最大程度地追求贴近实战。这次演习的课目设置中,有两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增加了夜间清剿行动;二是中方战机将远程参演。夜间清剿行动,对于一支由5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军事力量来说,其组织协调难度相当大。这一课目设置,既表明了演习实战化程度的提高,也体现了各国军队协同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方新装备参演有三大目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中方总导演马晓天16日说,这次中方参演的武器装备全部是新装备,基本代表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最新水平。中方此举有三个目的:一是表明中国对这次联演、对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防务安全合作高度重视,二是显示中国军队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意志和能力,三是增加军事透明度。
    马晓天认为,中方部队参加此次演习呈现出三个新的特点:一是人数虽然不多,但作战要素全、武器装备先进,参演的坦克、装甲车、火炮、防空武器、直升机和空中作战飞机、保障飞机等,都是近年才列装的新装备,机动性强、火力强、信息化程度较高,许多还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二是作为这次陆军战斗群,北京军区指挥机关和部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类型的演习,远距离跨国投送、异地集结展开、依据演习计划在异国进入实兵演习等,对他们来说都是崭新的课题。三是中方的空军部队这次是在境内集结、境内机场起飞,用远程突击的方式参加演习,这在中国空军历史上尚属首次。
    实兵演练已成功进行两次合练,各方的指挥人员和部队在一起进行了磨合。“磨合过程也是相互学习了解的过程,现在越来越顺、越来越好。”马晓天说,“一旦条件具备,下一步要马上转入全程实弹和夜间演练。”
  “不变”,凸显机制化建设成效
    从历次演习的实施情况看,演习已经趋于机制化、制度化,保证了演习的顺利展开并取得预期效果。
    ——始终坚持不针对第三方的鲜明主题。早在 “和平使命—2005”举办之初,中俄双方就郑重强调,演习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进行的。演习不针对第三方,不涉及第三国利益。此后,历次“和平使命”演习均以反恐为主题。
    ——签署协定为演习提供法律依据。在筹办 “和平使命—2005”演习时,中俄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时其部队临时处于对方领土的地位协定》。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国防部于2007年6月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协定》。
    ——按照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和平使命—2005”奠定了以后历次演习的三阶段框架——战略磋商、战役准备、战役实施。这样不仅使演习显得更有节奏、更便于组织实施,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机制化、制度化的做法。
    ——每次演习都公开透明。上合组织的历次演习都组织中外记者采访报道,全程向媒体开放,媒体还对演习的重要环节和阶段进行直播报道。公开透明的做法进一步增大了演习的影响力,强化了对“三股势力”的震慑。
  军演不针对任何特指国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中方总导演马晓天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的60%,人口近15亿,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一地区举行多国联合演习,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贡献。
    马晓天强调,上合组织不是军事同盟,此次联演不针对任何特指国家,也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将和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一道,继续秉承“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面对多种安全威胁,加强包括反恐在内的各领域合作。
    针对有记者提出是否中俄“主导”联合军演的疑问,马晓天指出,从确定这次演习的总体筹划、演习设计开始,先后进行了四轮磋商,都是五国共同参与的。“不论是演习的前期准备,还是到现地后的演习实施,都体现和贯彻了平等、协商、互惠的原则,体现了各成员国的愿望和共识,照顾到了各方面的要求。”
  参加演习的特种兵部队集结待命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和平使命”系列演习震慑“三股势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