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并进拒腐防变
——市公安局推进防腐风险建设纪实
编者按 筑牢拒腐防变大坝!这是党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投身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勤政廉政先进集体和个人。这些集体和个人立足岗位、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形成了一套拒腐防变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日前,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勤政廉政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这些集体、个人筑牢拒腐防变大坝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本报从今天起在《反腐倡廉树新风》专栏,介绍、总结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的经验和做法,以期给广大党员干部以帮助和警醒。 常抓警示教育、常抓制度建设、常抓监督制约,是市公安局推进防腐风险建设采取的措施。事实证明,“三抓”并进的措施效果显著。如今,全市公安机关崇廉尚俭、勤政和谐的氛围浓厚,执法执勤行为日趋规范,公安队伍风清气正,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常抓警示教育 使民警不愿腐败 在市公安局,廉政教育活动时不时便会开展一次。 今年上半年,市公安局组织公安民警收看三场警示教育片。在《塌方后的反思》、《颓变》等警示教育片中,一起起典型案例振聋发聩、直触灵魂,许多公安民警自发撰写心得体会,交流拒腐防变心得体会。 逢年过节,市公安局还会召开民警大会,相关领导常开“婆婆嘴”、常下“毛毛雨”,反复现场说法,强调廉洁自律工作,时刻提醒民警勿忘清正廉洁和“五条禁令”。 今年3月,市公安局还从公安机关内部和市直其他单位挑选了4名廉洁典型代表,并组织召开了廉洁从警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的典型引导教育民警。 在市公安局 “十佳警嫂”座谈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万学斌明确要求警嫂们要常向丈夫常吹廉政风,提醒丈夫不要违法违纪,不触高压线、不踩红线、不越底线,要时刻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常抓制度建设 使民警不能腐败 用钱、用人上的腐败一直是腐败中的焦点。市公安局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用钱、公道正派用人,健全组织体系和程序规则,使民警不能腐败。 市公安局先后下发各项制度,厉行节约,严格压缩各项财务开支。自2006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招待费呈逐步大幅下降趋势;凡节假日,除值班备勤车辆以外,其余车辆一律封存。市公安局领导和各单位的财务开支情况,一月一审核、一月一上网、一月一公布,接受广大公安民警监督。该局还坚持公开、公平、民主、择优和注重实绩的用人原则。在设区建县和市公安局机关民警调配工作中,一大批工作能力强、道德品质好的民警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工作岗位。 近三年来,通过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和强化执法质量考评,全市公安机关实现了无执法违法违纪、无行政败诉、无国家赔偿、无滥用强制措施和枪支警械而导致非正常死亡事件,无监所脱逃重大责任事故“五无”目标,系统内多个单位获各级表彰。 常抓监督制约 使民警不敢腐败 再好的规章制度,倘若缺乏监督,便是形同虚设。为此,市公安局一直把纪律监督、行风监督作为廉政工作的有力抓手,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法制型、高效型、廉洁型公安机关为载体,常抓监督制约不放松,使民警不敢腐败。 在开展监督制约工作中,市公安局善于发现问题,找准苗头,对民警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先后对11名违法违纪民警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对30多名民警实施了警务问责。 社会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市公安局始终与 “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8月中旬,市公安局召开警风警纪与执法监督员座谈会,接受意见和建议27条。市公安局主要领导作客随州广播电台“行风热线”、中国随州网“在线访谈”等栏目,听取民意、关注民生,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