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转移正当时
——随州代表团赴深圳考察招商综述
作者:王董斌
深圳,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9月13日至16日,市长刘晓鸣,市政协主席樊建国,副市长谭志勇带领我市代表团到深圳考察招商。 这是一次成功的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之旅。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代表团成员深切感受到深圳发展的先进理念,产业转移的迫切愿望,增强了我市招商引资的信心,同时也引发了对我市如何更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沿海产业加速转移 当前,受要素资源制约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深圳正着力实现从“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从“加工深圳”到“研发深圳”的转变,大批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向外转移呈现加速态势。 在与深圳企业家交流座谈时,我市代表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他们产业转移的强烈愿望。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利表示,受到人力成本、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公司有转移到中部地区的想法。据测算,该公司现有员工2000多人,每人月平均工资在2500元左右。如果工厂搬迁到随州,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仅工资一项一年可以节省2000多万元。此外,厂房租赁、水、电等费用要节省很多,仅仅增加了部分物流成本。总体来说,到中部地区随州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 湖北是中部的经济中心和市场中心。目前,我省已有襄樊、宜昌、孝感建有深圳产业园,承接了大量深圳转移企业落户。有专家认为,一波产业转移浪潮前后可持续15年左右的时间。东部沿海产业从2005年已经开始向外转移,大规模转移应该在2010年前后。因此,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市代表团认为,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随州,大力招商引资、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速自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借助外力发展最为现实和便捷的路径选择。当前沿海产业转移呈现加速态势,我们要摒弃封闭畏难情绪,走出去主动承接转移,抢占发展先机。 从引企业到引产业 承接产业转移,各地千帆竞发。 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企业最终会把“绣球”抛给谁? 有专家认为,产业转移的两大推动力是,成本驱动型和市场驱动型。企业在进行产业转移地选择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成本和市场,这一点在深圳市恒遷利模具有限公司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此次随州(深圳)投资说明会上,该模具公司拟投资1.2亿元在随县新上汽车模具冲压件生产项目。在与我市代表团交流座谈时,该公司董事长杨成说,他之所以选择随州,其一是因为随州地处中部,是中国专汽之都,与武汉、襄樊、十堰形成汽车走廊,汽车模具市场广阔。其二是随州人力、资源等成本较低,最关键的是具有较好的产业配套基础。可谓既得地势之利,又得市场之先。 虽然市场在沿海,但受成本驱动,随州籍深圳电子行业企业家也有把企业转移到家乡的愿望。但大家讨论认为,如果单一或少数企业转移,则面临着产业不配套问题,转移缺乏可行性。为此,市领导在座谈会上建议他们整体转移产业链条,打造随州电子产业园。事实上,在我省其他一些市州已有先例,少数引进企业因为当地产业不配套,需要从沿海地区运回原材料才能生产,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 我市代表团认为,要转变招商引资理念,从引企业到引产业,围绕产业链招商,积极打造产业集群,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以诚招商紧盯不放 随州,中部的中部,具有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在承接沿海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产业转移目的地具有不确定性,除了具备投资环境的优势外,主动出击,以诚招商,紧盯不放是招商成功的关键。 虽然沿海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但各地争抢激烈,我们要消除封闭自卑、等靠依赖的心态,积极扩大开放,主动承接转移。在此次随州(深圳)投资说明会上,我市共有7个项目签约,每个项目的投资金额都在1亿元以上,总投资达到15亿元。虽然签约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此前却作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如交流、考察、洽谈等工作。随县在获悉深圳市恒遷利模具有限公司有产业转移的意愿后,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该公司与董事长杨成面对面交流洽谈,每周至少两次电话联系。杨成到随县考察期间,主要领导全程陪同,热情接待。正是因为随县领导的以诚招商、紧盯不放,真正把企业家当朋友,才让杨成最终选择了随县。 项目签约,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使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市代表团认为,我们要继续发扬“蚂蝗”精神,对签约项目紧盯不放。要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审批环节,抓好基础设施和园区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促使项目早日落地,形成生产力。 (本报记者 王董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