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物 卫 士
——记保护古墓受伤的曾都区文物局考古队员周立庆、郑文
作者:毛传荣见习记者王艳梅
9月26日,市中心医院,因保护古墓受伤的曾都区考古队员周立庆、郑文伤势见好。听说4名盗墓贼22日凌晨被警方一举抓获后,两人觉得很欣慰,说:“感谢公安机关神速破案,感谢各级领导和同志的关心,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周立庆、郑文如是说 9月14日晚12点多,曾都区文峰塔社区义地岗古墓群笼罩在夜色中,曾都区文物局考古队负责人周立庆按照惯例巡逻至此,发现古墓附近有一个大坑。从事考古工作多年的周立庆立即警觉起来:古墓可能被盗墓分子盯上了!零点时分,周立庆叫上考古队员郑文和随县考古队负责人余四清,租车再次赶到现场。凌晨3时许,周立庆等人在巡逻时,遭遇盗墓分子。由于司机高度紧张,车轮卡在沟里,熄火后车门被锁,考古人员被困车中。盗墓分子见此情景,越发肆无忌惮,对几位考古人员进行了疯狂殴打……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文物资源丰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收录各类文物古迹2174处。周立庆总说:“这么多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这些‘宝贝’不可再生,毁了就永远没了。我们要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保护好文物。” 在长期与盗墓分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周立庆和他的同事们练就了一双双“火眼金睛”。他们揣摩盗墓者的心理,知道他们做贼心虚,往往要等到夜深人静时,到位置偏僻的地方下手。9至10月,正是盗墓的高发期。 义地岗墓地位于曾都区东城区,是春秋时期随国的公墓,著名的大思想家季梁即葬于此。这里建设迎宾大道时,曾出土过一套一人多高的编钟,文物价值很高,为盗墓分子所垂涎。因而,曾都区考古人员加大了对此处墓葬的巡查保护。正是此次巡查,周立庆、郑文与盗墓分子遭遇,并遭到盗墓分子的报复性伤害。 “他们以队为家,以保护文物为己任,是真正的文物卫士!”同事称道2008年4月,周立庆被同事们选为曾都考古队负责人。大家都说,他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曾都考古队共有19人。次年,新曾都区成立,部分人员分配到随县考古队,曾都区考古队只剩下9人,实际在岗的5人,每年财政拨款仅3万元。考古 队经费短缺,办公设施陈旧,其发展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立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短时间内扭转被动局面,考古队得以正常运转,不少人对考古队刮目相看。曾都区文物局局长冷慧敏说:“每个工地开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周立庆和同事都迅速赶到工地,与建设单位进行交涉,反复宣传《文物保护法》,要求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双赢。每到一处工地,他们都加班加点地勘探、做资料,宁肯自己不休息,也不耽搁工期,赢得了施工方的赞许。” (下转第二版)本报记者 毛传荣 见习记者 王艳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