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有多强?
——我市工业经济观察与思考之八
作者:徐王俊
“曾都区要重返全省10强,广水市要进20强,随县要争取进位。”10月9日,市委书记王祥喜在全市工业兴市暨项目建设推进会上,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争先进位”的目标。 县域经济薄弱,全市经济则不强。8月中旬,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全省共有13个县市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行列,而我市未占一席。对此,大家心声一致:我市县域经济要提速发展! 县域经济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一、二、三产业,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其发展方向。目前,我市县域经济三足鼎立,竞相发展。今年1-9月,曾都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为25.6%,广水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为34.19%,随县同比增长29.25%。 但同时要看到发展中的问题。2009年,3个县市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额为5.76亿元,县 (市区)均1.92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8亿元,这表明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创收能力不强。各县市区平均产业结构比为25.97:41.77:32.26,与全省产业结构比14.9:46.1:39比较,我市县域经济农业比重高,工业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在全省80个县市区排位上,还可看出地区间发展的失衡:曾都区跻身全省16强,广水市位居30位,随县处于78位。此外,我市有的地区增幅减少,后劲不足,与省内同类县市差距拉大。 不难看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在增长,排位却靠后。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发展工业的决策,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我市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基数较低,短期内还不足以明显改变在全省的位次。 落后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于赶超,补齐县域经济这条“短腿”。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科学制订规划,在差距中寻找自身的优势,并转换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变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曾都开展二次创业,深入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曾都人亮出了口号。“力争3-5年时间,实现规模企业数、总产值、增加值、税收‘四个翻番’。”广水人雄心勃勃。“随县底子薄,别人走一步,我们赶十步,建设一个世界华人寻根谒祖的朝圣之地、中部地区特色旅游名胜之地、湖北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示范基地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随县人不甘落后。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扶持现有企业提高深加工水平,通过不断突破创新,提升本地产业在全国、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推进产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对此,市委书记王祥喜表示,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实现工业化,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举全县(市区)之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聚集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打造县域主导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集群。 县域经济发展,还需要投资,增强发展后劲。当前,随着各区市县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项目逐步投产见效,但投资强度还不够。我市仍需要支撑有力、拉动明显的大项目,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做到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徐王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