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在首届世界粮食大会上,美国时任国务卿基辛格誓言:10年内,我们将不会让孩子饿着肚子去睡觉。30多年后,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坦承:母亲看着孩子饿着肚子睡觉,这样的耻辱,每个晚上仍在无数次上演。
在第30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联合国呼吁:“团结起来,战胜饥饿!”
饥饿——“世界最大的悲剧和丑事”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过去10年,农业技术进步让世界粮食产量呈稳步上升态势,然而因贫困、战争、自然灾害、分配不均、经济危机等诸多因素,本应远去的饥饿现象,仍如一个个丑陋的伤疤,散落于世界各地。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饥饿人口为9.25亿,虽比去年峰值10.23亿有所下降,但世界上每7个人中仍有1人在挨饿。
“事实上,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食物不足而死亡,饥饿现象仍是世界最大的悲剧和丑事,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现实,”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说。
联合国2000年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八项目标之首是在2015年前把全球饥饿人口比例减半,从20%减少至10%,而目前的比例是16%。
行动——“团结起来,战胜饥饿”
作为世界最大的抗饥饿人道主义机构,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平均每年在70多个国家为超过9000万人提供帮助,无论何时,都有约30艘轮船、130架飞机和5000辆卡车,为最需要救助的地方运送粮食。
在利比里亚,粮农组织的农业专家教人们如何把沼泽变成良田、如何防虫、如何储存粮食。尼日利亚的“国家粮食安全计划”向农民推广旱地作物栽种新技术……
“团结起来,战胜饥饿”是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
成就——“粮食故事里的中国传奇”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世界粮食故事里的中国传奇,”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主任韦安夏说。
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使命也悄然发生变化。30年前进驻中国时,它的目标定位是帮助中国实现粮食自给;如今,它的主要任务是携手中国政府共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
2005年,中国政府通过联合国机构,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提供500万美元援助,其中包括拨给粮食计划署的100万美元。从此,中国由粮食受援国正式变成援助国。
“中国传奇”将坚定国际社会战胜饥饿的信念。 (据新华社10月15日电)
中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世人称为“划时代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