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58岁的宁夏粮农马海福家有6口人,42亩地。他说,前几年取消了统筹提留和农业税,现在种粮还有补贴,每亩地年净收益达到1000多元,比前些年增加近两成。(2006年11月10日摄) ·新华社发·
图二:我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城际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2008年8月1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10月19日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10月18日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两个五年规划时空交替点上,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建议》,将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题
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央党校副研究员郑权说,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五个坚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全会用“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明确部署。
主要目标:勾画“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会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这是一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我们党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行动纲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会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会对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让专家们眼前一亮。
“这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总裁关建中博士说,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关建中说,只有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文化产业:有望跃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全会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会提出这些新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全会指出,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会公报指出,要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这是一个相当积极和值得期待的信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未来五年,中国将通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等来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回首“十一五”,一连串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洪向华说。全会提出,“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全会认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为此,全会要求,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
全会提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一条条要求,就是要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