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在服务中落户
——随州经济开发区创优环境纪事
作者:陈晓林见习记者王艳梅
“企业家老大,纳税人至上”、“企业发财,开发区发展”、“为投资者服务是开发区的应尽之责”……这些观念,在随州经济开发区已经深入人心。 在采访过程中,权威鞋业公司总经理朱大彪高兴地告诉记者:在随州经济开发区,他们享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 原来,权威鞋业公司刚刚组建,位于广州的总部已经将生产订单分配下来。投资商希望尽快在随州组织生产。此时,租用的新厂房里,水电还没通,工人需要招聘和培训,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机构代码登记等手续需要办理。招商服务专班的干部们立即进入“保姆”角色。仅仅过了1个多月,企业的生产线就开动起来。投资商称赞:就是沿海地区也很少有这么高的办事效率。 鸽子往亮处飞,客商朝环境好的地方跑。争取项目靠什么?就靠营造最能生财的环境。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滕佑灵介绍,为了打造一流的硬环境,开发区克服资金难题,突破征地拆迁困境,坚持“规划适度超前,功能基本到位”的原则,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了城东工业园、华裕工业园、化工工业园、粮食物流园等“四大园区”。在城东工业园,投资9900万元,拆迁700余户,建设了8公里路网,实施了“七通一平”工程,全面拉开了10平方公里的大框架,并规划建设了专用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农副加工产业园等 “园中园”,承接各类项目进驻。在华裕工业园,开发区投资1.5亿元,建成了17.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完善了配套设施。 硬环境只有和软环境相得益彰,才能形成巨大的竞争力。开发区积极营造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评价“零投诉”的环境,形成了“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磁场效应。 裕国菇业公司年产3万吨香菇罐头、脱水蔬菜的深加工项目,正进入设备安装、调试的最后阶段。投产后,企业年出口可超1亿美元。该公司董事长雷于国说:“随州经济开发区有突出的地理优势,也有‘打包’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服务。如今,这里企业扎堆进驻,人气旺盛,我对在开发区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公司已经入驻华裕工业园,11月份投产。企业落户过程中,开发区干部为我们租厂房,帮我们解决资金难题,这种贴心服务令人感动。”双利农机制造公司总经理刘永会说。双利农机制造公司是一家制造麦稻收割机的企业,产品已纳入到国家农机补贴名录中,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流动资金不足,生产规模一直上不来。如今,开发区帮助公司贷款近5000万元,还联系了有实力的客商投资加盟。有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双利公司将明年的生产计划提高了10倍。 随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尚志斌介绍,为帮助入驻开发区的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发区组建了融盛担保公司,帮助企业向银行贷款,帮助企业申请国家专利和国家贷款扶持。开年以来,融盛担保公司已经为24家申贷人提供贷款担保,贷款近亿元,受到企业欢迎。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随州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优化,已入驻的客商有着最深的感受。他们中,许多人主动担当起“以商招商”的重任,动员更多的客商,融入开发区这片创业、发展的热土。 (本报记者 陈晓林 见习记者 王艳梅 通讯员 黄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