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汽,在调整中升级
——随州经济开发区专用汽车产业探访
作者:许享红实习生周宇
本报记者 许享红 实习生 周宇 通讯员 黄猛 10月28日,湖北齐星200辆驾驶室开赴徐州重工集团,为其重型工程机械配套。 攀高靠强、嫁接重组、招商引资——通过多路径调整,随州经济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不断聚集,引领随州专用汽车产业不断升级。 去年,随州经济开发区齐星、双龙、新楚风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创产值31亿元,是该区第一大产业。 2000年,在随州经济开发区,首家汽车企业双龙公司落户。这也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家民营汽车生产企业。经过不断创新,双龙专用车品种达到200多种,数量居全国第一,其罐式车年产量雄踞全国首位,“双龙”成为一汽、二汽、济南重汽、北汽福田的战略合作伙伴。2005年,该公司成为全市首家出口汽车的企业。但双龙没有小富即安,2006年与中国三江航天集团联手,企业研制能力、资金和人才实力大大增强。现在,双龙汽车市场拓展到了亚非和美洲。 2003年后,以齐星为首的专汽企业相继入户随州经济开发区,使该区产业示范性和科技带动力与日俱增。入驻后的齐星公司先后投资民用车、工程车驾驶室,与最先开发的军车驾驶室形成同兴共荣的态势;与徐州重工、重庆红岩等大型企业成了稳定的战略伙伴。今年前9个月,齐星销售收入23.3亿元,比去年全年多4亿元。 龙头的力量是无穷的。探访随州经济开发区,城东工业园的18家新企业,有12家是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建设场面轰轰烈烈。该区大力客车等在建项目正在建设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迎接全球汽车燃料 “革命”,寻求随州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该区专汽企业坚持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长期进行产学研合作,并聘请了一批著名教授任技术顾问,为这些专汽企业的发展,增添了砝码。 由于随州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带动,随州作坊式、无资质的小专汽企业奋起直追、升级改造,并逐步实现设备现代化、研发科技化、产品标准化。到去年,全市取得国家资质的专汽企业达到18家,大力、程力、楚胜、江南、合力等企业迅速成长,产业带动力不断增强。 随州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的迅速扩张,还带动了全市汽车产业升级,使车都随州不断书写着开放靠强的新篇章:湖北华威牵手全国最大的重型卡车企业中国重汽;湖北楚威联手三环集团;楚胜牵手厦门海翼集团投资兴建专汽基地……今年前3季度,我市产销汽车4.53万辆,产值103.5亿元;产销汽车驾驶室4.61万辆,各项指标都超过去年总量。 随州经济开发区,随州专汽产业的示范区,正以其崭新的面貌拥抱专汽发展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