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借行评东风促林业发展
——访随县林业局局长苏爱珍
  随县林业用地面积497.7万亩,占版图总面积的58.5%,森林覆盖率57.6%;全县98%的出口创汇源于香菇木耳,80%的农户63%的收入来源于林业。可以说,随县林业基础坚实,林业资源富集,为林业生态产业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随县林业局正在积极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那么随县林业局如何借着行评的“东风”,大力建设“生态随县”,为随县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呢?对此,记者采访了随县林业局局长苏爱珍。
    记者:对于全市上下开展的行评活动,县林业局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有没有创新举措?
    苏爱珍:省、市行评工作会议后,我局立足于林业系统工作实际,制定了行评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进行上下联络、活动开展、意见收集、材料整理、交通服务等具体工作。
    局里制定了严格的行评目标,要求局机关和各林管站必须把搞好行评工作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各被评单位要向前三位迈进,在创先争优上狠下功夫,最低必须保证中等偏上位次。在全系统的行评动员大会后,积极主动地向各单位、人大代表、县直部门等征求意见,走访部分服务对象,倾听他们对林业系统人员的思想、作风、执法、服务等10个方面的呼声、建议。目前,我局已将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类整理,整改措施和答复正在进行中。
    除此以外,我局敢于面向大众,通过报刊、媒体、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公开承诺,不断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实行违诺追究,恳请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和受理方式。同时,参加了随县纠风办举办的两次政风行风热线活动,介绍林业情况,解答听众提问,宣传林业工作,现场与听众、网民沟通,听取民意,受理投诉、举报,解疑答惑。
    我局在开展行评时,提出了“争创行评特色品牌”的要求,也有一些创新举措。如为彻底改变过去林业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局里组建了随县林业综合执法大队,从二级单位和各镇林管站抽调18名人员,分随南、随中、随北三个中队。组建执法大队是个探索过程,启用原三个木材检查站的编制,抽调人员身份留在原单位,工资从执法大队支付。2000元以下的案件由镇林管站办理,但必须规范。票据和执法文书统由林业局管理,查处案件经局法制科裁决后办理,这样避免了执法上的不规范和以罚代法的现象。小案基层办,大案执法大队办,要案和刑事案由森林公安办理,执法业务工作统由森林公安管理,既避免了多头执法、乱收费,又形成了强大的执法体系。这对于林业系统加大执法力度,改变林业形象,实现行风根本好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在政风行风建设的过程中,随县林业局采取了哪些举措来促进各项工作?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苏爱珍:政风行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行为,我局也是紧抓不放的。在抓行风的同时,局里也采取了不少举措来促进林业工作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举措:
    以项目为先导,大力促进生态建设。我局充分利用低产林改造、灭荒造林项目,引导群众培绿植绿,先后在环潭镇柏树湾村、厉山镇北岗村办点示范,整地栽树8000多亩,推动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在提高,如环潭镇破解坡耕地植树难题,在九里岗村300亩坡耕地上与县林业局联合建设,投资5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一江两山”林业生态景观示范区,形成了一批投入多、面积大、质量高的精品示范基地。
    以法律为准绳,全面加强资源管护。林业系统组织开展了 “绿盾3号行动”、“春季行动”、 “蓝盾护绿”和林地清理等活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破获多起盗伐林木案件,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以科技为支撑,快速发展林业产业。我局掀起了科技兴林和科技创新热潮,以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木本油料加工、木材加工和生物质能源等项目为龙头,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园建设。通过新造、抚育、改造,建成1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200万亩菇耳林基地、30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基地、40万亩高效经济林基地、50万亩木本油料林基地、60万亩生态公益林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木本油料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培育成农村重要的支柱产业,让广大群众通过科技兴林走出一条致富新路。
    以改革为动力,激活林业生产要素。奋力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攻坚战,做到了查漏补缺,宁慢不乱,确保质量;做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主体改革到位,确保农民得到实惠,确保生态得到恢复。在完成确权到户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发展林业合作社、股份制林场、合作林场等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使林农真正从林地中获益。
    以考核为抓手,激励干部齐抓共管。我局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森林防火、采伐限额管理、林地管理、财政投入、义务植树、林业产业发展等纳入考核范围,激励干部重视林业,把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促进领导抓好林业,组织、调动多方力量投入林业建设。
    经过努力,今年上半年,随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完成人工造林9.5万亩,其中栽植油茶面积5万亩;路旁植树40余万株,绿化带长达265公里;环“一江两山”完成4300亩。已建成24个绿色家园示范村,义务植树400万株;落实育苗面积2000亩,容器育苗800万袋,可出圃苗木1460万株。全县应完成林改面积467.6万亩,已完成确权发证面积452万亩,确权率达到96.7%;已发证428.5万亩,发证率91.6%。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20起,没收木材300立方米,破获林业刑事案件30起,刑事拘留、逮捕25人;清理、整顿木材加工厂58家,保留18家。
    记者:通过征求意见和自查,随县林业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苏爱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从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农口单位只有林业部门在对下收费,林业部门的形象在公众印象中一时难以扭转;另外干部职工在规范执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下一步打算是:对内,局里将加强林政执法、加工企业、科室职责、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力度;行评工作,实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一把手亲自抓,抓到底,全系统一盘棋,确保各个环节工作到位,突出自查整改,在提档进位上下功夫。对外,加大对林业部门的宣传力度,制作林业成果专题片,对行评所作的工作进行宣传,改变林业形象,改变公众印象;根据时间安排,完成每个环节的任务,特别是在自查自纠上下功夫,找准问题,认真整改;在认真整改的基础上,加强与乡镇党委、县直部门、人大代表、服务对象等联络沟通,让他们了解林业工作和作法,取得理解支持和公正评价。
    同时,通过抓好林改配套改革、搞好造林规划准备、拓宽争项引资领域、加强资源管理等措施,下半年达到一定目标,即完成“二类资源”调查,内业、外业合格率不低于98%,木材凭证运输办证率95%以上,无公路“三乱”现象;林地征用占用审核审批率达90%以上,案件查处率达100%,森林植被恢复费足额征收;木材加工厂控制在14家以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省级验收,建成林业生产要素市场;争取草店或三里岗食用菌工业园区立项,全县林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农民人平林业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总之,抓住这次行风评议的契机,促使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实现“生态随县”的目标。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借行评东风促林业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