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松
A
堵点日益增多堵车愈发频繁
11月3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交通大道原立交桥路口,只见这里已经堵得水泄不通,东行的车辆已经排到了青年路供电公司门口,后来的车辆尚能选择绕道而行,而夹在车队中间的司机们惟有 “翘首以盼”等待通行。一位的士司机同记者聊了起来,他说,道路施工对路况影响比较大,自从原立交桥路口的道路硬化工程开始以后,这里的堵车现象就变得更为严重,经常一堵就是半个小时。
记者随后来到鹿鹤转盘路口,该路口东西方向由交通大道过境的车辆特别多,等待红灯时车道上全部停得满满的,排在后面的车辆至少需要等两个红灯才能通过路口。在路口附近经营一家小超市的朱女士告诉记者,这个路口出现堵车现象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本来路面就不是很宽,再加上过路的都是些大型货车,能不堵么?”
当晚7时许,烈山大道实验中学门口,看到道路两边的人行道上都是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这支“接送大军”从南到北超过百米,路过的市民不得不下车推着行走。不一会,随着放学铃声的响起,学生如潮水般涌出,道路变得更加拥挤不堪。“每天一到晚上7点多,实验中学门口那一段就堵得不成样子,都是在等待接孩子的家长们,这里是交通要道,天天这样实在让人恼火。”开出租车的徐师傅向记者抱怨道。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随城的堵车现象频繁上演,交通大道原立交桥路口、鹿鹤转盘路口、舜井大道客运站路口、东大堤与一桥头交叉路口等处均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都变成了困扰市民出行的堵点。一位私家车主许先生说,“本来城市发展之后车辆增多,堵车的现象就已经比较严重了,再加上路政工程日益增多,导致不少路段一到高峰期就梗阻,堵个十几至二十分钟,实在是太常见了。”
B
细说堵点堵因 剖析拥堵“症结”
对于城市交通众多 “堵点”的解决,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说,现在我市的确存在不少“堵点”,而解决这些地方拥堵的方法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交通大道原立交桥路口的 “堵点”,主要是因为道路硬化施工造成通行不便,待工程完工后,拥堵问题将能得到有效缓解。一桥道路狭窄,虽然实行单向通行,但司机没有很好地遵守这一规则。舜井大道客运站路口拥堵的原因,则是由于客车的返程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鹿鹤转盘路口一方面是由于大量过境车辆造成拥堵,另一方面,汉东路至东风油库道路尚未打通,从中百仓储文峰店门口往东风油库的车辆进出横穿容易造成国道阻塞。
记者采访多位市民、网友以及相关部门人员,根据他们的意见,归纳出我市堵车的几种症结。
症结一:路网布局不合理。我市城区路网虽然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布不尽合理,再加上近年来我市车辆以每年一万余辆的速度迅猛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路与车的矛盾开始凸显。有的地方人流、车流量很大,但道路狭窄。如青年路、舜井大道等道路狭窄、人车混道,下班高峰期经常拥堵。
症结二:规划不到位。过去由于没有按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把城市的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等进行合理分布,由此导致交通堵塞。另外,一些停车位占用了部分道路,结果车一多,就发生拥堵了。
症结三:部分市民、司机无视交通法规。部分交通参与者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堵车的一大原因。在随城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人车争道,随意抢道、挤道、钻道,不按红绿灯行驶、车辆乱停乱靠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虽然交警部门采取措施严管重罚违章现象,可不少行人或骑车族依旧横穿马路乱闯红灯,汽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造成交通堵塞。
C
提高文明素质 规划疏通齐抓
“如果我们还不抓紧时间改善交通秩序,随着车辆越来越多,堵车现象可能会越来越严重。”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我市以后的交通状况深感忧虑。
市民和网友纷纷为解决我市道路拥堵问题献策,网友 “低调的华丽”表示,目前城区存在的几个“堵点”,已成为城市畅通工程的“瓶颈”,他建议市政府及建设部门将这些路口路段的改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尽快改造建设到位。同时从长远着眼,把城区交通作为一个系统来建设管理,聘请权威专家作好随州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
市民刘女士认为,减少公交重复线路不失为一个解决堵点的办法。她建议明确每一条公交线路承担的功能,相关部门对此作出一个系统的规划,调整现有公交线路,减少同一路段上的不同线路,以缓解重复线路的交通压力。
也有不少市民建议,要解决堵点的矛盾,最好在人流和车流集中的地方,增设天桥和地下通道。
网友“天之涯”则表示,庞大的家长接送队伍给正常交通秩序造成很大影响,建议家长们尽量不要开车去接送孩子,不要占据道路,阻碍交通。
同时,在采访中,市民和网友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解决随州堵车难题,除了改善道路硬件设施和加大道路疏导力度之外,更需要交通环境参与者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
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缓解城区拥堵状况,交警方面也积极采取了不少疏堵措施,首先是安排值日警官调度疏堵,对整个城区交通流量进行动态观测,防堵于未然;对堵点路段值守疏堵,在频繁发生拥堵的路口路段增设执勤点,安排警力指挥疏导;重拳治“乱”,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标本兼治,使市民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方式。
道路的建设、交通的有序管理迫在眉睫,但仅有这些也是不够的,因为通畅的道路不只在路上,更在人们心里。如果行人和驾车者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管理者有更好的管理措施和安排,堵车现象便可大大缓解。只有每一个交通环境的参与者树立了公德意识、从心底真正为自己亮起一盏鲜明的信号灯,和谐通畅的交通环境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