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水市工商局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为契机,以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为突破口,以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加强工商队伍建设,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工商新形象。
着眼行风建设 提升工商形象
营造氛围,全员发动。主动向广水市四大家汇报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联系,将评议工作传达到每个层级,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网上信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形成个个是评议对象、人人保工商形象的局面,达到以评议促工作、以工作验评议的实效。按照“政府所想、企业所需、群众所盼、工商所能”的原则,向社会各界作出六项服务承诺,开展“市场主体增量”、“市场秩序优化”、“放心消费保护”三大行动,打造“思想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队伍,为政风行风评议奠定坚实基础。
载体推进,广泛互动。一是搭建宣传平台。通过新闻媒体、门户网站、服务窗口等渠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营造浓厚氛围。共悬挂横幅标语18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二是搭建短信平台。采取手机短信的方式向广水市四大家、市直及乡镇各部门负责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发送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队伍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举措等工作动态信息,积极征求意见与建议。三是搭建恳谈平台。组织人大、政协及企业、个体私营业主等行风评议代表座谈,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照评议内容找出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并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开门纳谏,争取主动。一是大走访。组织干部实地走访企业及个私业主代表,向监管服务对象和消费者征求意见与建议。对全市118家市直及二级单位、90家规模企业、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计1018人进行上门实地走访。采取发征求意见函、邮寄调查问卷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发出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2000份,其中满意率达99%。二是大回访。按照消费者申诉回访制度的要求,对已办结的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进行回访告知。对2010年元月以来受理的“12315”(申)投诉举报、市场监管中实名群众信访、投诉举报件,进行集中清理,确保答复率100%。三是大查访。执法监察队结合“两个禁令”的检查,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查访40个(次)基层单位,查访企业100余家、走访个体工商户449人次,强化执法监察。
查纠并举,责任助动。一是深查找。通过政风行风热线、门户网站、举报电话、群众来信来访、评议意见箱、公众诉求系统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工作及作风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二是诚整改。针对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按照“边查边改、未评先改、以评促改、评改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各项整改措施到位。三是严规范。在全系统首次实行人像视频考勤,及时全程监控全系统人员的劳动纪律到岗着装情况,并对行政许可、登记注册、消费维权等工作实施全程监督。同时采取随机暗访的方式,对全系统工商执法人员的文明执法、廉政建设、政务值守、劳动纪律、“两个禁令”及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实地查访,对“不在状态”的按规定严肃查处。
着眼效能提升 服务经济发展
牢牢把握“服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市场主体增量”行动上做实功,更好地推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优化服务加速发展。继续完善“一个窗口许可”服务制度,推行“预约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引导服务、上门服务、全程服务”,大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全市共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620户,其中,新增企业295户,个体工商户225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3家,促进就业3000余人。二是开拓创新推进发展。充分发挥工商商标、广告、合同监管、股权出质、商标质押登记等职能,引导企业发展。已引导企业办理注册商标11件,推行合同示范文本8700份,办理企业动产抵押登记26件,融资4160万元,办理股权出质登记2件,帮助企业贷款融资1200万元。三是拓展载体引导发展。深化“百名工商干部联络服务百个行政村”活动,以“红盾护农”为抓手,实施“七大工程”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共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42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3万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发展经纪人240人,签订农业合同22000份。
着眼工商职能 强化监管执法
坚持“监管执法是第一责任”理念,在“市场秩序优化”行动上求实效,在“放心消费保护”行动上出实招,有力促进了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一是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以食品、酒类、农资、家电、建材和名优商品为重点品种,严厉查处“傍名牌”行为和虚假宣传、经销有毒有害劣质商品等违法行为。先后开展了“打假保春耕”、“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名优”等多项专项行动,查处了假“金龙鱼”调和油案、假“红牛”饮料案。二是突出各类专业市场监管。开展了客运市场和成品油市场、卷烟市场、建筑、非法传销等市场的专项整顿。特别是在打击传销行动中,以推进打击传销网格化管理及创建无传销社区为切入点,共查处传销案件14件,教育遣散传销人员200余人次。三是增强消费维权效能。以“放心消费保护行动”为突破口,按照“一条热线维权”的要求,切实加强 “一会两站”和“12315”网络建设,并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全面提高消费者申投诉办理成功率、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