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 了 农 民 增 收
——随县农业局以行评促发展工作纪实
作者:郑立
近一年来,随县农业局紧紧围绕“农业大县、开放活县、工业强县、实干兴县”思路,抓住设县机遇,加大农业项目申报和实施力度,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短短一年时间,随县跻身为 “全国粮(油)大县”、“全省畜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今年4月,随县又被授予“全国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称号,全国现场会在随县召开……这一系列的荣誉背后,究竟有什么奥秘? 近日,记者走进随县农业局,所见所闻让人强烈感受到,该局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以来,服务进一步提速,效能进一步提速,发展更在提速…… 农业全面增收增效 为了确保农业全面增收,今年年初,随县农业局提出利用农技下乡活动,全面为民服务。3月19日,随县组织农业专班,认真分析春季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部署春季作物田管及春耕备耕工作,确保了春播顺利进行。他们还部署了动物防疫工作,确保全县畜禽养殖未出现大的疫情。与此同时,该局还严查种子、肥料、饲料、农药、兽药、渔药的质量问题,谨防假冒伪劣和违禁用药,确保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系列的支农为农举措宛如一阵阵春风,使随县农作物在今年气候异常的情况下,依然获得增产丰收:今年全年粮食总产839849吨、棉花总产7401吨、油料总产24427吨、食用菌总产26500吨,分别比上年增加39048吨、166吨、902吨、990吨,成为连续第七个丰收年。另外,全县蔬菜产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扩大到9.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3万亩;受全国蔬菜行情上涨影响,菜农种植蔬菜经济效益比去年同期增收40%。 在农作物大幅增产同时,随县畜牧养殖和渔业水产也发展迅速。预计今年全县生猪出栏100万头、牛出栏6万头、羊出栏21万只、禽出笼1000万羽、禽蛋产量2.5万吨、肉类总产量7万吨。全县渔业放养水面19.8万亩;水产品产量达2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2亿。截至目前,随县畜牧养殖和渔业水产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主要渔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趋于稳定。 特色农业形势喜人 特色和品牌就是生命力和竞争力,发展特色农业,创出品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一年来,随县在特色农业发展上取得可喜成绩。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唐县镇鲁城河村、鲁城村、新桥村展开,示范面积11305亩,涉及农户2183户。示范片马铃薯产量达到新高,平均亩产超过3000公斤,百亩核心攻关田平均单产更是达到3458.68公斤(商品薯产量3042.95公斤),在全国引起较大轰动。食用菌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已建成三里岗、殷店、草店、万和四大香菇交易市场,年交易量3万吨左右;已发展食用菌加工企业600多家,形成了三里岗、殷店、草店三大食用菌加工园区,三友公司、神农生态公司、裕国公司三家出口大户生产的香菇品牌有11个,其中“大洪山”牌香菇享誉中外,出口创汇9000多万美元。 为特色农产品更好更快地走出随县走向全国,随县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到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5个,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59个,农民专业协会16个。其中大洪山葛根、安居迦南蔬菜、唐镇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闻名全省乃至全国。随县的特色农产品正是借助这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才得以成功走向全国市场。 通过政策的带动作用,随县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机械化免耕技术、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和茶叶机械化修剪技术推广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活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随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 优化农业发展环境 随县农业局注重工作效能提高,进一步夯实政务公开与优化环境的根本保障。该局结合民主行风评议,通过自查找问题和通过行评找差距,要求全局干部职工真正做到优质服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廉洁高效;要求全局班干部职工与时俱进,端正为民思想,着力提高公务人员办事水平,强化市场管理,确保广大农民利益。 更加注重为农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与优化环境的工作水平。推行政务公开,提供便民服务。向社会公示了各类行政审批、办事程序、办事地点、办事期限、杜绝暗箱操作,确保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对农民、经营组织、法人的申请事项,及时办理。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亲农、便农、利农的活动,为三农服务,进一步树立农业局亲农、爱农、为农的良好形象。此外,积极受理涉农投诉。切实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切实维护农民、农民合作组织、法人的合法权益。 发展无止境,效能建设无止境。正行风促发展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速度,没有最快,只有更快。为了大地的丰收,随县农业系统干部职工正在不断“提速”,奋进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大道上!本报记者 郑立 通讯员 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