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东流
“请问,您有会员卡吗?”对于这句话,想必很多市民都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在超市、商场,或是在餐馆、美容院,人们在结账时,免不了都会听到这句“亲切”的问候。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不少市民都热衷于持卡消费,打开钱包,里面或多或少躺着一些会员卡、贵宾卡、VIP卡……那么,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现象,持卡消费到底给消费者带来了什么实惠,又会让消费者遇到哪些陷阱?日前,记者走访随城部分商家、市民对此进行调查。
A
会员卡
“
身影
”
处处可见
在我市一中学任职的江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卡迷”。她有一个专门的卡夹,里面装着近20张各式各样的会员卡。“其中有商场、超市的积分卡,有品牌专卖店的VIP卡,最多的还是美容院、理发店的会员卡。”江老师告诉记者,她很享受这种会员卡的消费方式,“积分卡的积分达到一定数额,一些商家会返一部分现金,虽然金额少可也是一种优惠,在美容院和理发店办会员卡,可享受低折扣,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此外,江老师还表示,一些会员卡设计得很新颖,收集起来也很有意思。
与江老师一样拥有很多商家会员卡的市民不在少数。11月17日上午,记者在随城街头随意询问了二十余位市民,他们均表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会员卡。“好多会员卡都是买东西达到一定金额送的,反正不用花钱,就装在钱包里方便。”一些市民这样说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很多商家也热衷于给消费者发放会员卡,而且门槛越来越低,不少行业只需要消费者消费一定金额就可以办理会员卡,甚至一些新开张的商家为招揽生意,免费发放会员卡。
“要想生意好,回头客不能少。”一家婴幼儿用品专卖店的老板说,“我们给很多在店里消费过的顾客都发放了会员卡,凭借会员卡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此举也确实吸引了很多持有会员卡的回头客。”采访中,不少商家都表示,会员卡让自己与消费者建起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他们认为,有了会员卡,消费者可以参加打折、积分换礼等活动。这种消费模式既让利消费者,又提高了经营者的营业收入,所以一出现就得到了消费者的首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持会员卡消费。
B
持卡人说内有“猫腻”
一张卡是否可真的带来实惠,市民们的反应不一。有市民认为,办了卡消费起来感觉很时尚,而且可以享受打折积分等,非常实惠。也有市民认为,这不过是精明的商家为了圈钱而想出的一种手段,持卡的消费者会被商家“牵着鼻子走”。同时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反应了一些会员卡中存在的 “猫腻”行为。
“最终解释权”的霸王条款算是市民最深恶痛绝的一个现象,这是一句几乎所有的会员卡背后都会印着的话语。事实上,消费者在使用这些卡时也不得不“遵循”商家的“游戏规则”。
肖女士有一张某品牌专卖店的会员卡,她在该专卖店购物一直享受8.8折的优惠,可是有件事让她着实恼火了。“今年年初,我在这家店里买了一件衣服,8.8折,可是没过一个月,我再去看的时候,同款式的衣服竟然打7折销售。”认为上当的肖女士找店家理论,结果店方表示:“这是总店的规定,我们拥有最终的解释权。”“这分明是推脱嘛!但当初办卡的时候她们也的确说过拥有 ‘最终解释权’的话呀!”肖女士无奈地说。
徐女士在一家婴幼儿用品店办了一张会员卡,说凭此卡可以享受积分及返利,可是她在买了一种儿子常吃的某品牌奶粉后,店主竟然说这个产品不参加积分。徐女士拿出会员卡仔细一看,卡上并未注明哪些产品可享受积分,哪些不可以,正要辩解,店主说“请看最后一句话”,正是那句“此卡最终解释权属X店所有”,徐女士只得作罢,心里却很不舒服,有受骗的感觉。
办理会员卡时存钱容易退钱难,这一现象也让很多预付费的会员卡遭到市民诟病。吴女士在我市一家理发店花费近千元办理了一张会员卡,消费了几次后,觉得服务不够理想,而此时会员卡里还有500余元没有消费,于是她就有了退卡的想法,可是店里却表示,因为前几次吴女士消费时都享受了很大的折扣,而且也用会员价格购买了产品,因此不能退款。“他们把会员卡背面的条款展示给我看,我才发现上面印有‘办理后不可折换现金’的字样,刚办卡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注意。”吴女士说,她只有将会员卡借给亲戚朋友使用,只想早点将里面存的钱都用完。
记者走访多家美容院、理发店、健身房等推行预付费会员卡的行业,询问办理会员卡后如不满意,能否退款,他们均表示,存入款项不会退还。曾经开过理发店的张先生告诉记者,给顾客办预存卡的方式只对商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相当于得到无息贷款。发得越多,商家得到的利润就越多。这是预存卡的‘潜规则’。”他说,因此办了卡后想退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C
理性消费办卡需谨慎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商家推出的会员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大型超市、商场在消费者消费达到其规定的条件后,直接向消费者赠送的会员卡。消费者持会员卡消费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或是采用积分方式获得商家赠送的礼品,这种模式旨在刺激二次消费。还有一类则是预先支付费用的会员卡,比如美容卡、健身卡,推出此类优惠卡的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持续消费。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无论是哪一类会员卡,都是一种变相的促销手段,不过是商家为了吸收固定顾客群体而设置的一个拴牢消费者的“甜蜜陷阱”。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在办理会员卡或其他消费卡时,一定要理性对待,不要只图一时便宜,在决定办卡时,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需要长期使用这种产品或者服务,同时最好考察一下经营者的市场信誉和经营状况,应选择一些信誉度高、管理规范、服务质量上乘的商家消费,尽可能降低消费风险,确保自己的个人信息不会意外泄露。其次,应当仔细阅读所谓的“会员须知”或者其他合同文本,检索一下是否欠缺什么条款,仔细鉴别是否存在 “霸王条款”。同时,应培养证据意识,将商家的章程、协议、发票等相关证据进行有效保存。此外,对于那些偶尔光顾的店,可以借用朋友或与别人合办一张会员卡,节省开支,得到真正的实惠。
这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会员卡要想真的“惠员”,也需要相关部门和商家的共同努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制度对企业会员申请制度进行规范,严把“准入关”,商家也要注意自我约束,珍惜自身信誉,提升服务水平,使会员卡真正成为商家和消费者互惠互利的 “双赢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