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谋民利 夕阳更艳红
——记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退休干部李克申
作者:陈晓林
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是原副市长李克申退休后担任的第三个职务了。 此前,他先后担任过市支援宁西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和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每一个岗位上,他都以满腔的热情、忘我的奉献,留下一串串让人难忘的故事。 一处交通涵 2000年春,刚从副市长职位上退下来的李克申,被推举担任支援宁西铁路办公室主任。 宁(南京)西(西安)铁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项目,全长1076公里,其中在随州境内的正线和联络线长89.66公里,经过淮河、小林、厉山等6个镇。 高城镇雷氏祠村梨子园居民点的整体搬迁,是个大难题。铁路线切断了居民点唯一的通道,19户70多名乡亲进出只能绕道而行,生产和生活极不方便。李克申实地察看后,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是设计单位设计时遗漏的问题,但要更改谈何容易? “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不能怕麻烦。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李克申说。此后,他和同事一道,跑西安、武汉,三进总指挥部,四访设计单位,呈报相关文件20多份。2002年7月,宁西铁路总指挥部终于下发文件,同意在此处增建一座交通涵,同时对村民整体搬迁给予补偿。居民闻讯,欣喜若狂,年过花甲的雷守炳老人高兴地说:“这下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感谢李主任为我们造福啊!” 类似的事情举不胜举。铁路工程凝聚着建设者的艰辛劳动以及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倾力支持。每逢重要节日,李克申都要带领支铁办干部到施工一线慰问建设者。铁路建设单位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机械设备,为地方修建了一大批 “致富路”、“连心桥”、“友谊库”,有力地推动了铁路沿线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其间,李克申撰写的《建好宁西铁路联络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文章,荣获中国改革开放征文一等奖。 一座纪念碑 2002年9月,李克申又接受了新的任命:担任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从此,他与老区人民结下不解之缘。 2004年春,李克申在随县草店镇了解到一段往事:1949年3月17日,草店区政委张子仪、区长王庭义等5名干部为保卫新生的民主政权,在当地帽儿坡壮烈牺牲。1954年,草店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提议为这些烈士建一座纪念碑,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情搁置下来了。李克申和老促会的同志们多方奔走,筹资15万元,于2004年夏季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起纪念碑,了却了草店人民50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宣传老区是搞好老区建设的先导。2003年,李克申在《随州日报》上连续发表了《继承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等6篇文章,提高了老区工作的影响力。2004年9月,李克申和老促会的同志们征编、撰写的革命历史诗歌集《老区颂歌》出版问世。该书约50万字,配照片242幅,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省老促会会长张学奇称赞:“随州市老促会出的这本书,内容质量在全省是一流的。” 在任老促会会长期间,李克申和同事们还筹资修葺了洛阳镇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帮助吴山镇河西村解决了村民饮用高氟水问题;帮助环潭镇涢阳凤凰村整修了涢水桥;支持正发公司(现同星农业公司)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带动农民增收;在广水市丘陵山区推广了山场林间土鸡散养技术…… 一批成果 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是新四军第五师的诞生地,随州是新四军历史研究绕不过的一片红色土地。2008年9月,市委决定筹建市新四军研究会。李克申被省有关老领导和市委领导点了“将”。 第五师究竟在哪里建军?长期以来,史界有 “随州洛阳九口堰说”、“安陆白兆山彭家祠堂说”等多种说法。市新四军研究会以此课题作为工作的突破点。李克申带领同事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并赴北京、南京、武汉等地走访健在的五师老同志,证实洛阳九口堰就是新四军第五师的建军地。 关于新四军第五师建军地的研究,引起了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领导的重视。2009年8月,研究会会刊《铁军》杂志主编李赞庭,专程来到随州实地考察、论证,认可了市新四军研究会的研究成果。2009年第九期的《铁军》杂志,发表了李克申撰写的 《新四军第五师九口堰建军》的研究文章,澄清了这个争议多年的问题,也为九口堰争取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造了条件。前不久,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群被补充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期名单,景区建设将得到国家持续的支持。 市新四军研究会成立时间虽晚,但工作积极主动,一批研究成果让人刮目相看。在今年6月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换届暨表彰大会上,市新四军研究会被评为先进单位。 2009年,李克申应邀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庆祝解放军渡江60周年暨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年会;应邀赴北京参加了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当年清明节,李先念同志夫人林佳楣、任质斌同志夫人胡志学、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王群等一行20余人来到九口堰调研,他们对九口堰红色旅游规划十分满意。之后,王群向省政府申请专款启动了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的二期工程建设。今年6月,九口堰纪念馆还获赠了由省新四军研究会制作的、价值13万元的第五师历史展板190余块,丰富了纪念馆内容。 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政委张体学,解放后担任湖北省省长,深受人民的爱戴。上世纪60年代,张体学曾在随县洪山镇蹲点3年。为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德,发展红色旅游,在玉龙公司董事长李祖刚倡议下,李克申带领研究会与玉龙公司合作,历时1年多时间,收集了张体学在随期间大量的实物和文献、图片。今年11月,“张体学在随县”纪念馆在玉龙温泉景区落成,受到广泛关注。 一种本色 勤奋务实、敏锐刚毅,敢于担当、荣辱不惊。这是人们对李克申的评价。 李克申在职期间,先后任中小学教师、公社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市长助理、农委主任、副市长等多种职务,退休后又担任了一些社会职务。岗位在变化,但李克申的为人做事的本色不曾改变。 书法艺术是李克申的业余爱好。闲暇之时,他泼墨写字,作诗言志,自得其乐。在长期的积累中,他领悟到传统书法艺术的神韵,所书写的“济苍生”、“钟神”和“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等书法作品,不仅在多个画展中展出,还被炎帝神农故里纪念馆和擂鼓墩编钟纪念馆碑林镌刻,收录入书。他把自己对家乡的挚爱、对群众的深情书写在一页页宣纸上,也牢牢铭记在心中。 李克申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一直保持农民勤劳、朴实的作风。退休后,他在随州城郊租了几间旧平房,开了1亩荒地,和老伴一道栽花种菜,养猪喂鸡。遇到双休日或节假日,经常把子女们召集来一同耕耘、浇水,分享劳动的苦与乐,教育子女不忘本。一位老领导到他的“耕园”做客后,感慨不已,赠诗一首: 州官成老骥,思根农院中。 难忘谋民利,夕阳更艳红。 (本报记者 陈晓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