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抑制过度投机成效初显 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下跌
新华社11月25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表示,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实现全年货币信贷7.5万亿元的目标面临挑战,下一步将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控信贷投放,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央行表示,当前国民经济正朝着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金融运行比较平稳。但是,要实现今年全年新增信贷7.5万亿元的预定目标面临挑战,今年前10个月新增贷款已经达到了6.9万亿元,如果要不超过年初预定目标,11月、12月总共只剩下约6000亿元。对此,央行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最近1个多月以来,一次加息,两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同时警示,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加大了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 在目前国内经济趋稳回升、内外部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资金寻求保值增值的冲动以及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趋升等结构性因素在多方面助推通胀预期。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5日介绍,受国务院重拳出击,打击期货市场投机炒作,稳定物价总水平等政策措施的影响,自11月12日起,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棉花跌幅最大,跌幅达23.6%。小麦、玉米、籼稻等农产品价格跌幅平均为6%左右。 发展改革委表示,对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价格监测结果表明,11月24日收盘价格与高点相比,国内铜、锌、橡胶、棉花、PTA、塑料、豆油、白糖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跌幅均超过10%。 据发展改革委初步分析,这次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突出强调了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市场预期对此作出的反映。二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也是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重要因素。伦敦锌期货价格11月12日以来下跌了近20%,美国大豆及玉米、伦敦铜、日本橡胶期货价格最大跌幅均超过10%。三是前期市场存在过度炒作行为,价格脱离了供求基本面,资金获利回吐,快速撤离。 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因素”日益重要的情况下,我国挤压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泡沫,适度收紧泛滥的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国际市场某些大宗商品期货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