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云台山记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的云台山风景旅游区,北邻山西,地处太行山南麓,是大自然造物运动在中原腹地创造的又一杰作,今年曾到彼一游,久难忘怀。
    青黛色的云台山,云雾缭绕,如一道天然屏障,绵延横亘在河南与山西的交界处。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向上爬行。车子紧贴山崖,壁立千仞。这是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只见群峰峭立,层崖迭起。仰视,如天梯,如书架,突兀翘起,一层一层叠加递升,高达几十丈,几百丈,上千丈;俯瞰,有的似卧龟,岿然不动,有的似竖掌,直指苍穹。在我们审视、探究的目光下,沧海桑田的痕迹历历可见,让人在无限的遐思中,似乎回到了天地不老的宇宙起源。难怪云台山身兼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首批自然遗产保护区等多项殊荣。
    云台山的峡谷名闻遐迩。云台山博物馆收集了各种化石以及世界上各种大峡谷的对比资料。博物馆坐落处,是全长2000米的潭瀑峡。走出博物馆,只见幽谷清泉,舟子荡漾其间、武人挥洒太极。往上顺着峡谷一路走去,只见沟谷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泉水叮咚,瀑布哗啦,有“如鸣佩环”之秀美。
    峡谷尽头,是三面环堵的“瓮谷”。峭壁之上,泉眼密布,瀑流如珠;峭壁之下,是一汪碧绿澄澈的潭水;潭水中,细沙如珠,粒粒可见,尾尾银鱼游玩嬉戏。据说这云台山的鱼都是银白色的小鱼,跟水的颜色极其相似,真是一方水养一方鱼。潭上,崖壁,空中,水雾弥漫,恍若人间仙境。“云台山”之名,当之无愧,名副其实。
    红石峡,属于丹霞地貌,又是另一番光景。走过一道曲折的长廊,再穿过一个洞口,就进入红石峡。丹霞一样的红色岩石,构成一道长约两公里的深山峡谷。抚摸着红色的崖壁,我们遐想着远古无数次造山运动,和经年累月褐色矿物质氧化、风化的神奇变异过程,赞叹不已,震撼不已。这里谷底深狭,宽处只有20米,仰望两侧山峰连天,窄处仅显一线天缝,有诗云:“何年鬼斧劈关隘,鸟翼飞来一线天”。走在峡谷之中,身边、脚下、眼前,飞瀑流泉,淙淙涓涓,这大自然的交响乐,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气息是那样的甘甜。红石峡尽头,是200米高的大瀑布,宽约10米,其势险峻,其瀑奔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
    我们此次旅游的最后一程是青龙峡。青龙峡全长3.5公里,植被丰茂,嫩绿的栗树,红色的榆树,黄色的连翘,把整个山峦峡谷装扮得姹紫嫣红,妩媚多姿。尤其是满山遍野的连翘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星星点点,闪闪烁烁,美丽极了。
    这里是连翘生产基地。在云台山莽苍苍、雾漫漫的山林中,它只是数种名贵中药材中的一种,难怪药王孙思邈当时把云台山作为采药的首选之地。我们一行自基地向山下跋涉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青龙峡峡谷。走完3.5公里的峡谷,大家都累得膝盖发软,小腿酸胀,可还是坚持走到上山的索道口。下了索道,不少人就地取材,摘下连翘花往嘴里塞,倒不是他们因旅途劳顿而感冒了,只是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想亲自品尝一下这中药连翘的原汁原味,回味始祖“神农尝百草”的风采。
    三天的云台山之行,因大自然的馈赠,我们收获颇丰,感受亦深。
  
    (易凡)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云台山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