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从孩子的“自立”教育说起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则故事:某高校的一名学生,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硕博连读。可没过多长时间,他就退学回家了。原因是他上研究生之前一直有母亲陪读。读研后,学校不允许母亲继续陪读。离开母亲的照顾,他既不会买饭,也不会洗衣,经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不知道该如何和宿舍里的同学相处,最终只有选择离开。
    从这个事例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包办了孩子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美国约翰·洛克菲勒教育孩子有这样一幕:老约翰张开双臂让儿子跨越椅子跳到他怀里来,小约翰听到爸爸的呼唤高兴地冲过来,但老约翰迅速把双臂移开,小约翰重重摔倒在地。对着发怔恼怒的儿子,老约翰意味深长地说:“在人生的道路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你永远不能有依赖别人的心理,连你父母都一样!”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其家里多么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帮父母剪草、为他人送报赚零花钱,女孩子做小保姆去赚钱。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去外面参加劳动挣钱。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我们国度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呵护,爷爷奶奶的宠爱,孩子们很多事是不用自己去做的。父辈们对孩子只有一个心愿:好好学习,成龙成凤。然而自立乃成龙成凤的前提。作为家长,首先,要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性。依赖性就是凡事都要依靠别人。有依赖性的人,往往缺乏独立性,果断性和自觉性,不能坚持真理、信守原则,容易跟着别人走,在今后的人生中缺乏独立的个性,缺乏创造性,一个缺乏创造的民族是十分可悲的。其次,要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做不了或做不好,甚至担心孩子损坏东西,于是包办一切;有的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动手能力差一点也没有关系。事实上,在我们社会上,需要一大批动手能力强的技能人才,而我们经常看到的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正是我们家长包办代替的恶果。再次,要为孩子创造一种“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平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寓教育于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中,应当让家庭充满平等、理解、互助、宽松、和睦的气氛,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中,与孩子讨论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引导孩子弃恶扬善,提高自我接纳程度,并不断肯定孩子的各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这样做就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敢想、敢问、敢干的创新精神。
  
    (鲁钟鸣)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孩子的“自立”教育说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