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新观念 新气象
——吴山镇以观念转变促新农村建设侧记
作者:彭润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说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行动的巨大影响力。
    12月1日,记者在随县吴山镇采访,感受到该镇以观念转变促新农村建设形成的巨大行动力和感召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宣传,带动群众参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吴山镇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依靠群众、示范带动、梯度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群众为开展此项工作的主体。
    但是,由于一些农民群众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小农意识处于主导地位,乐于安于现状,对新生事物心存顾虑。近年来,吴山石材工业逐步发展壮大。但在建设之初,一些群众由于种种原因对此持抵触态度。该镇邱河村五组村民吴清志,由于自己林地按工业园规划被占用,他的抵触情绪十分强烈。工作组获知后,一周内连续8次上门做工作,主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用真情换得了吴清志的支持。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镇正是以宣传先行的思路,将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传达到家家户户,使该镇新农村建设赢得广泛的民意支持,一度出现了“唤起民众千百万、建设美好新农村”的喜人局面。
    扶持,助推生产发展
    12月1日,距离吴山镇镇区10公里的星火村,40多岁的王保兰正忙个不停:大棚里的2万多只鸡需要添食加水,附近山坡上已经长成的树木需要请人砍伐。
    王保兰今年46岁,在回老家承包山场之前,她在襄樊的屠宰厂已经利润不菲。2008年,她放弃已经有所成的事业,回家承包了2000多亩山场,拿出多年积蓄,不惑之年再创业。
    据该镇农办工作人员介绍,在吴山镇,像王保兰这样的种养大户、回归再创业的农户有数十家。他们回乡创业,将新的观念、做法带了回来,带动其他农民尝试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寻找其他的致富之路,为该镇新农村建设带来一股新的气象。
    对于这些新气象,该镇予以大力扶持。该镇成立了39人的乡土人才教师队伍,今年上半年共举办6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490人次;帮助建立规范的养殖、果业、渔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和产业规模化程度。许多掌握了新技术、新观念的农民,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巩固,促进乡风和谐
    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建设新楼房,在新楼房、新道路建设起来之后,还得建立一套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
    为此,该镇在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注重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了旨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如《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通过理事会定期巡查、户主民主评议等办法来加强督促检查。此外,还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经常性地开展 “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目前,吴山镇正按照规划,稳步推进几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逐渐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全覆盖。”吴山镇常务副镇长苏俊信心满怀地说。本报记者 彭 润 通讯员 邱明忠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观念 新气象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