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随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续安东
作者: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整体转型是 “十二五”的核心任务和主线,这对随州而言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发出工业兴市的号召,这是加快随州发展的主战略,也是当前和今后随州工作的重中之重。随州要真正富强起来,走在全省同类城市的前列,工业化是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我市工业化面临的挑战 快速推进工业化面临资源环境压力。我市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是资源需求量上升最快的时期。“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攻坚阶段,工业化发展对矿产等资源的消耗将以较高速度增长,资源供需形势较为严峻。快速推进工业化导致环境约束增强。一方面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三废”(废液、废气、废渣)排放相应增加;另一方面,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环境正在成为体现生活质量的一种产品,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降低。 自主知识产权欠缺导致核心竞争力不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金字招牌”效应日益显现,但由此面临着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国家不断升级排放标准,不断加大治理不符合环保要求车辆的力度,要求我们的产品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像发动机、汽车底盘等核心部件缺乏自主研制和生产能力,现有零部件企业社会分工程度低,产品配套信息不对称,产业链较松散,产业链集聚效应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显现。为了擦亮几十年拼搏得来的 “招牌”,我们要大力倡导企业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核心技术的新产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传统比较优势渐失。传统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发生了逆转:天赋的自然资源由于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而不再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要素,劳动力因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提高导致工人生产技艺日益高超而克服了数量上的不足。这些新变化使得过去依赖自然资源丰富和源源不断涌现的廉价劳动力的传统比较优势受到挑战,而现在真正构成比较优势来源的要素是知识与技术,而这正是我们的“短板”,所以,面对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削弱的新情况,寻求可持续的动态比较优势是我们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也是挑战。 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需要路径创新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随州工业有一定基础,门类齐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机械、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电子信息、卷烟为主的工业体系。在省内省外、国内国外激烈的全方位竞争中,我们要立足于纵向发展,打造特色工业,力戒贪大求全、急功近利,务须求精求深求新。围绕年产汽车20万辆和年产 “亿只鸡、亿袋面、亿袋米”深度开发,把汽车机械、农特食品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我市产业集群初步显现,专用汽车及零部件、风机、食用菌三大产业,成为我市成长性较好的产业集群,其产业链条在不断延伸、拓展。全市上下要扶持它们成长,支撑起工业兴市的天空。 发展绿色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首先以绿色食品工业为龙头。长期以来,香菇是我市外贸创汇的第一大单。三里岗的食用菌加工业(香菇、黑木耳)基本由手工操作升级到工业化机器大生产阶段。随着国际市场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增强,逼迫我们不断要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我市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其次,我们应该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从随州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工业”和 “循环经济”。在新建企业立项中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坚持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以科技创新破解工业化 “瓶颈”。创新是我们能否真正“后来居上”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提升随州在新一轮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在“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制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的实施细则,要为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并赢得市场创造条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走随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助推随州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