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有学问
冬天终于到了。但长时间干旱无雨雪,早晚温差较大,加上供暖后室内空气干燥、门窗紧闭,更给细菌、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许多人出现嘴唇干裂、肌肤干燥、头晕眼花、鼻出血等“暖气燥”症状,医院里的急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以及感冒病人也明显增多。 避免出汗不要憋尿 目前,城市居民室内取暖主要利用集中供暖、地暖、自供暖以及空调、电暖器等方式,这些取暖形式都能抵挡寒流,但使用不慎也会危害健康。 随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齐智勇介绍,冬季人的汗孔一般处于关闭状态,皮肤收敛,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如果太燥热,出汗过多,汗孔处于开放状态,则会造成阴阳失衡,人体就容易遭受外邪侵袭,轻者出现身体不适,重者会表现出感冒等症状。齐智勇说,冬季取暖以感觉不冷为度,做到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关于冬季养生和健康问题,齐智勇说,冬季养生首先要精神安静,养精蓄锐,这样才有利于春季阳气的萌发。冬季起居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阳气收藏。冬季气候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腰、膝、脚的保暖,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饮食不宜寒凉。 另外,冬天要保持肾气旺盛,减 少盐的摄入,夜间不要憋尿。中医认 为,冬季天寒,阳气内藏,易生郁热, 若穿衣过厚,向火醉酒,过食辛辣油 腻,则伤阴扰阳,积阳太盛,至冬春之交,就易发生时行热病,这是冬天不善于保阴的缘故。冬季虽然寒冷,但要持之以恒地锻炼。在冬季可摩擦肌肤腠理,活动躯体、肢节,呼吸吐纳,以养形体。 取暖有度每天通风 一到冬天,有的人就习惯性地紧闭窗户,怕热气“跑出去”。而人的体质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大相径庭,有的人喜欢凉快些,有的人则偏好身体能微微出汗的状态。刘爱华认为,温度偏低一些,反而对健康更有利。当空气湿度过低,各种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也易造成健康隐患,故室内暖气开放时,应将室温保持在18℃~22℃之间,湿度50%~60%为宜。 集中供暖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其温度不能自主调节,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因此建议在晴好的天气里,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三四点之间给房间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为保持适宜的湿度,除了用加湿器、往地面洒水、室内放几 盆水加湿外,也可以在室内多养些 绿色植物,如仙人掌类植物以及吊 兰、巴西木、发财树等大叶绿色植 物。 刚铺地暖当心污染 比起空调,安装地暖的房间空 气对流很小,不会因空气对流而产 生尘埃飞扬及积尘,对呼吸器官影 响不大。但在铺设了地暖的前两 年,木地板含有的甲醛等有害物质 受热后加快挥发,产生污染;瓷砖 和地砖等石材受热后可能释出放 射性物质,也会造成污染。 因此,铺地暖的家庭更要注意通风换气。 电暖设施注意安全 电暖器在使用前要检查其安全性,看插销、插座以及电暖器外部是否有漏电情况,定期用干布擦去上面的灰尘和污物。使用时,电暖器不宜离人太近,以免长时间局部加热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电热毯的电磁辐射量较高,孕妇、婴儿不宜使用,有尿床习惯的孩子和大小便不能自理的老人也不要用。使用时应该在临睡前开启,睡觉时关掉。 空调房间配合加湿 长时间开空调,室内湿度会下降,空气偏干燥,静电也会增加。最好能配合使用有净化作用的加湿器,并保证经常开窗通风。启动空调后,要调整出风口,别让热风直接对着头部吹。 齐智勇最后提醒市民,预防“暖气病”,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老年人排尿次数多,更要常饮水。同时要多吃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这些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水分充足,营养丰富,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功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