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袋不出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作者:王万涛戚钦标肖新军
当前正是秋栽袋料香菇出菇季节,有不少乡镇的菇农反映今年菌袋不出菇大大高于往年,发短信、打电话咨询怎么办?近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食用菌专家到随县和曾都区的殷店、万店、封江、三里岗、柳林等地进行调查走访,查找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据专家介绍:由于今年气候反常,立秋后,“秋老虎”发威,高温时间长,到9月中旬才开始降温,菌袋长时间在高温状态生长,影响菌袋的营养生长,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天数。10月中旬至11月正是出菇季节,但天气久晴无雨,空气干燥影响出菇。另外菇农管理方法不当,造成菌袋水分大,转色老、菌皮厚,致使不能出菇。因此,专家们根据出菇的条件,针对不同情况的菌袋、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1、菌袋内水分大。袋重超过4公斤,转色老、菌皮厚的菌袋,必须尽快刺孔15-20个,挖出接种菌块,菇棚盖薄膜及遮阳网,加强通风,有利于菌丝恢复生长,不再继续转色、增厚菌皮,待菌袋重量降至3.5公斤左右进行温差刺激出菇。 2、菌袋内水分适中、转色正常的菌袋。菌袋重量3.75斤-4公斤。采取白天向棚内输送蒸气,要求薄膜上有水珠,袋温不超过25℃,晚上两端揭膜适当通风,3-4天后可出菇。气候寒冷即像现在的气温,最好采用湿稻草覆盖法催蕾,在地面铺上一层湿稻草,将菌袋站立摆放,上盖湿稻草及薄膜,菌袋温度不超过25℃,若超过25℃揭膜通风降温。3天后检查,将有菇蕾的菌袋搬入棚内上架出菇,没有现蕾的继续催蕾。 3、菌袋内水分偏低、转色老的菌袋。先将菌袋刺孔10个左右,再浸水,浸水池内每500袋菌袋加入2瓶醋精(500g/瓶),软化菌皮,有利出菇。 4、拌料水分过大,菌袋重量超过4.25公斤,养菌阶段从未刺孔,目前菌袋重量虽然下降至4公斤以下,转色也正常的菌袋,应先刺孔20-30个放气,7天后再刺孔10-15个浸水催菇。 5、菌袋水分、转色都正常,菌皮表面可以看到白色的裂缝,或虽有原基但不出菇,俗称假菇。这样的菌袋是菌龄不足,刺孔后不要浸水,也不要温差刺激,要避免太阳光照射造成菌皮厚,待自然出菇后,再浸水催菇。 香菇生长对温度的要求:香菇是恒温养菌,低温变温结实性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5-32℃,最适24-27℃,在10℃以下和32℃以上生长不良。菌丝较耐低温,但不耐高温。40℃经4小时菌丝就会死亡。香菇原基分化温度为8-21℃,并要有一定的昼夜温差,温差越大,越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发生。 转色是香菇独有的特性,是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菌丝表层先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的气生菌丝,接着倒伏,形成一层薄薄的菌膜,同时开始分泌色素,吐出黄水,菌袋由白色,转向粉红,棕紫褐色,带一点光泽,被称作“人造树皮”,这一过程称为转色。菌袋转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质量的好坏。 因为香菇产业是随州的特色农业,建议菇农应加强管理,应对特异气候,实现丰产丰收。 具体办法:1、拌料均匀;2、水分适当;3、摆放要留空间、通风、降温,菌温不超过30℃;4、刺孔增氧;5、避光养菌,菌袋长满后要有光线刺激转色。 (王万涛 戚钦标 肖新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