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正是哮喘多发的时候,气候寒冷干燥,防治冬季哮喘要全面入手。
认识存在误区
一项调查显示,为数众多的哮喘患者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害怕使用糖皮质激素:很多患者对于吸入糖皮质激素存在盲目的恐惧心理,认为吸入后会产生依赖。
信“巫”不信医:一些患者受非法医疗广告的误导,使用成分不明、没有批准文号的“祖传秘方”、“特效药”等,置正规治疗于不顾。
高估药物疗效:许多人都高估了药物疗效而低估了哮喘病情,导致治疗不足,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
中西医结合有优势
在哮喘的治疗上,我国有着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除了规范地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外,还可以运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辨证治疗哮喘,除了口服汤剂、中成药外,还可用刺激经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方式,如中医内病外治法中运用较多的药物贴敷疗法——将药物加工后外用贴敷于人体的穴位上(如三伏贴、三九贴)来预防、治疗疾病。
预防哮喘发作
哮喘的预防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可减少或避免哮喘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做好精神心理调控:百病皆生于气,哮喘尤为如此。首先,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开朗、心境平和,这是防止哮喘复发的重要措施。哮喘患者应了解哮喘病的有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其次,哮喘患者应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陶冶情操,并可学习放松训练等心理调控方法,以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哮喘患者家属应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开导,协助患者克服恐惧、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
避免饮食致敏:许多食物如鱼虾、芝麻、贝壳类、坚果类(腰果、花生等)、奶制品,甚至小麦制品等,均可作为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对此,在明确过敏原后可通过饮食调控来尽量避免进食相应的食品或高度可疑为过敏原的食品。另外,有些食物因其性味之偏盛而不适于某些体质患者食用,如痰浊内伏的哮喘患者,不宜食用猪肉、鱼肉或肥甘厚腻之品,因这些食物可助湿生痰,应多进食萝卜、丝瓜、薏苡仁、柑橘、银杏等化痰利湿之品;对素体有内热或痰热的患者来说,不宜吃辣椒、花椒、芥末、茴香等辛辣刺激性食品,这些食物性温可化热,要多进食绿豆、油菜、苦瓜、柚子等清热之品。
一般来说,哮喘患者忌吃(或少吃)的食物有蛋黄、公鸡肉、肥猪肉、羊肉、狗肉、海鱼、蛤类、蟹、虾、木瓜、韭菜、金针菜、笋、花生、咸菜、辣椒、胡椒、巧克力、雪糕、碳酸饮料、酒、咖啡、浓茶等,还包括含有糖精、香精、色素的食物。
中医理论认为,来源于食物类的中药,用作食疗时既可如食物一样颐养身体,又能以其性味之偏盛医治疾病而不出现毒副作用。中药性味大都各有偏盛,常服无益;而食物多性温和无毒,久用无害,故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适当的食疗可治疗和预防哮喘发作。
(随州市中医院呼吸糖尿病专科 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