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标准”树起绿色标杆
——我市食用菌产业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纪事
作者:陈晓林
昨日,湖北裕国菇业公司又一批干香菇顺利抵达欧洲市场。至此,该公司今年已出口香菇、木耳货值6000多万美元,出口货物全部顺利通过了销售地所属国家严格的检验检疫。该公司董事长雷于国说:“按照‘随州标准’生产和加工的食用菌产品,不怕海外的技术性壁垒。” “随州标准”,是由市质监局牵头,联合检验检疫、农业、食用菌协会等单位共同制订的,涉及食用菌种植、采摘、运输等各个方面共26大项的食用菌产业地方标准体系。这个与欧盟、日本标准接轨,比国家标准范围更广要求更严的地方标准运行5年来,为我市食用菌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提供了标准支撑,树立起行业的绿色标杆。 “国标”合格产品遭遇退货 食用菌是我市农业领域仅次于粮食、生猪、蔬菜的第四大产业,预计今年产量可达4万吨,出口额可超3亿美元。 “买全国,卖世界,”曾是我市食用菌企业引以自豪、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下,众多的食用菌企业除收购、加工本地出产的香菇、木耳等产品外,还大量从陕西、河南、重庆、四川等省、市采购。但是,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由于质量源头无法控制,产品质量如何,连经营者自己也心里没底。 2006年9月,我市某企业一集装箱干香菇(571件、价值10万美元)在出口马来西亚时,当地卫生部门以农药残留量超标为由,阻止交易。致使该批货物滞留当地港口1个多月,最终不得不返回。而这批货物此前已经通过了我国商品检验检疫部门的出口检验。 为什么“国标”合格产品也被退货?市质监局副局长王建超认为,其中有当地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因素,也有我国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落后等原因。目前,我国仅对9种农药在食用菌施用中规定了最大限量标准。而欧盟食品标准“欧盟指令”中涉及到127项限量指标,日本食品标准“日本列表”对香菇的限量指标达到了272项。也就是说,符合“国标”的产品,并不能保证符合欧盟和日本的标准。 类似事件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副市长彭明方语重心长地说:“随州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来不容易,如果不重视产品的标准化建设,不重视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毁掉或许就在一夜之间!我们必须建立起对接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体系。” “随州标准”应运而生 要控制食用菌产品的质量,首先必须弄清楚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哪里。 在我市创建“万吨食用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过程中,市质监局、农业局、科技局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实地考察、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所在。食用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量超标以及发霉褐变等。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食用菌培养基中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超标是种植户使用农药不当造成的。 食品质量控制必须从种植开始。“随州标准“的制订从产地环境开始。食用菌表面缺少蜡质层等保护组织,抗逆性较弱,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变化敏感。根据食用菌生长和发育的特殊性,市质监局对食用菌生产地的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制订了科学的、明确的无公害产地环境标准。此外,菇房建设也要有标准,食用菌农药使用也必须规范…… 市农业局总农艺师董学斌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一般蔬菜有很大的不同,在蔬菜生产中能够使用的农药,不一定能在食用菌中使用。目前,国内已经登记的用于食用菌的农药有9种,除此以外坚决不能使用。 2006年4月,随州市万吨食用菌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验收,包括《袋料香菇秋季栽培技术规程》、《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等在内的随州食用菌产业地方标准体系基本确定下来。同年,还建起了农产品出口检测中心。 标准化展现魅力 优质的食用菌产品,不是检测出来的,而是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工出来的。 “随州标准”的推广应用,带来的显著变化,就是食用菌企业改变了以往只管收购、加工,不管生产环节的状况。湖北裕国公司、三友公司、神农生态公司等龙头企业纷纷出资下乡建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与种菇农民开展“企业+农户”的生产合作。以裕国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07年在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建起了200多亩的香菇标准化基地,香菇种植农户在基地采取统一原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等“七统一”的模式运作,香菇生产从配料、灭菌、养菌、采收到烘烤全程实现了标准化操作。该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随后还通过了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为企业产品闯进欧盟、日本市场加了不少分。 “随州标准”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让种菇农民转变了传统的生产习惯。吉祥寺村菇农李世汉以往在房前屋后种香菇,技术总是把握不好,产量低,效益低。如今在基地里种了4000袋香菇,由于菌种、技术等都有保障,产量高、品质好,年收入过4万元。他说,如今知道好香菇需要好环境才能长出来,以往随手扔掉废菇棒的坏习惯也改掉了。 现阶段,我市食用菌企业大量外采原料不可避免。各企业支持大批有标准化种植技术的能手 “走出去”,利用外省、市的资源,承办食用菌种植基地,既保障了货源的数量和质量,也扩大了随州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的影响力。 社会在发展,“标准”也要与时俱进。目前,市政府正组织质检、检验检疫、农业、商务等部门专家,进一步完善随州食用菌产业的标准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对相关企业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教育,促进企业自律。 “随州标准”,将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中展现更大的魅力。 (本报记者 陈晓林) |